这篇文章专治“脾虚证”(内含量化分级表)!

来源:原创 赛柏蓝-基层医师公社 Ryder

众所周知,脾有运化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和输布水液以及统摄血液等作用。而脾虚,为中医术语,泛指因脾气虚损引起的一系列脾生理功能失常的病理现象及病证,多因饮食失调、劳逸失度、或久病体虚所引起。

依据古代文献、临床实际及专家共识,脾虚证主要分为脾气虚证、脾阳虚证、脾阴虚证3种证型,具体如下。后附中药汤剂治疗方法。

表1 脾虚证主要症状量化分级评分表

表2 脾虚证舌象体征量化分级评分表

脾气虚

主症:①倦怠乏力;②大便糖稀;③食欲减退

次症:①神疲懒言;②食后腹胀;③脘腹隐痛,遇劳而发;④口淡不渴:⑤面色萎黄;⑥排便无力。

舌脉:舌淡或伴齿痕、苔薄白;脉弱无力。

诊断:舌脉象必备加主症、次症3项即可诊断。

脾阳虚

主症:①大便清稀甚则完谷不化;②脘腹冷痛喜温喜按,遇寒或饥时痛剧;③畏寒肢冷。

次症:①肠鸣辘辘;②口泛清涎;③面色白光白;④带下清稀量多。

舌脉:舌淡胖伴齿痕、苔白滑,脉沉缓。

诊断:舌脉象必备加主症、次症各2项,或舌脉象必备加主症1项、次症3项即可诊断。

脾阴虚

主症:①饥不欲食;②肌瘦肤热。

次症:①唇干少饮;②脘腹痞胀、夜剧昼静;③大便偏干、排出无力;④手足烦热;⑤嘈杂不适。

舌脉:舌脉象必备加主症、次症各2项,或舌脉象必备加主症1项、次症3项即可诊断。

专家根据主要症状、体征在证候积分中的权重,赋予不同分分值,对医师临床诊疗有很大的帮助。

中药汤剂治疗

中成药治疗

参考文献:脾虚证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2017年版)[J].中医杂志,2017,58(17)

订阅我们掌握更多行业动态!“赛柏蓝”是医药行业最大的新媒体平台,拥有百万微信关注人群。如果您对行业相关题材也有心得/见解,欢迎撰稿,稿费=200元+阅读量*0.01元。商务合作、投稿workscall@163.com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