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津县公众信息网

2015年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重视关心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县残联按照市残联“宽领域全覆盖,普惠+特惠”工作要求,精心组织、狠抓落实,扎实开展民生工程,努力让残疾人生活在阳光下。当精神残疾人走出孤独,学会简单的劳动;当贫困残疾人增加收入,过上宽裕的日子……他们脸上灿烂如花的笑容、炯炯有神的目光,成为实施民生工程给残疾人生活带来改变的真实写照。

“今年8月,五津街道吴店社区重度残疾人王素兰的独生女儿因产后抑郁跳楼造成重伤住院后,我们及时送去3000元救助金,鼓励他们战胜困难、走出困境;花桥镇蔡湾村智力残疾人马家林与老母亲居住在破烂不堪的小青瓦房,两人无经济收入,无力自行维修房屋。我们了解到这一情况后,会同相关部门主动为他们新建房屋,新房于今年11月中旬完工。”县残联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在实施民生工程中,县残联多措并举,确保民生工程取得实效。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县残联党组高度重视,将民生工程作为重点工作,采取“定目标、定责任、定时限”的方式,科学制定民生工程实施方案,将民生工程目标任务全部分解落实到科室和镇乡(街道)残联,层层压实工作责任,做到任务明确、责任到人。二是加强督查督办。切实强化过程管理,落实“周评议、月总结、季评比”制度,对镇乡(街道)残联实施民生工程情况进行全过程跟踪督办,对实施中存在的薄弱环节进行重点督查,深入分析原因,及时制定和落实整改措施。三是加大宣传力度。充分运用新闻媒体、县残联门户网站和官方微博等形式,重点宣传民生工程实施情况和取得成效,突出民生工程创新举措和典型事例,进一步扩大民生工程社会影响。

“在我们的帮助下,谢佳怡、刘梦婷、罗靖丽等脑瘫儿童从不能走路到可以走路,从不会说话到可以叫爷爷、奶奶,性格也变得活泼开朗了。”通过上下努力,县残联牵头的12项民生工程项目已全面超额完成,共扶持300户农村贫困残疾人发展家庭种养殖业,通过就业扶贫基地扶持200名残疾人转移就业或发展生产,开展农村残疾人实用技术培训4期290人;扶持城乡残疾人实现居家灵活就业4086人,为302名灵活就业残疾人发放直接补贴30.2万元;为2936名重度残疾人发放护理补贴214.72万元;为386名贫困残疾人适配基本型辅助器具;救助4名贫困家庭重度听力残疾儿童开展语训;依托“中国残联/挪威协力会脑瘫儿童康复与教育促进项目”,共投入23.98万元救助25名贫困家庭脑瘫儿童开展长期康复训练4400人次,为42名脑瘫儿童开展家庭随访康复指导,为5名脑瘫儿童适配辅具,输送6名脑瘫儿童到省八一康复中心接受康复训练,为1名脑瘫儿童实施康复矫治手术;为124户残疾人家庭实施无障碍改造;实施“阳光家园”托养计划,为229名智力、精神残疾人发放居家托养补贴27.48万元,资助1家“阳光家园”托养机构为32名残疾人开展集中托养服务;在县教康中心为6名贫困智力残疾儿童提供康复训练,输送4名贫困智力残疾儿童到省八一康复中心接受康复训练;实施白内障患者免费复明手术200例。(记者 张华)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