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火箭药面动“微整形”手术是怎样的体验?

兵者,国之重器,隐秘于地下,应动于九天之上。两周前,搭载景海鹏、陈冬两位航天员,在轨飞行33天的神舟11号飞船成功着陆。雄关漫道、自力更生,中国航天工业屡屡缔造海天震撼、国人泪目的骄人成就。十年“磨剑”,几代“奔月”,这背后,最感人至深的是一线科研人员的艰苦拼搏、无私奋战,他们是当之无愧的“大国工匠”。

“中国梦·大国工匠篇”大型主题宣传活动走进湖北

11月28日起,由全国总工会和国家网信办共同举办的“中国梦·大国工匠篇”大型主题宣传活动走进湖北,30多位网络媒体编辑记者分赴荆楚各地,探寻大国工匠故事。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四院四十二所就有这么一位“牛人”。

“哎呀,我们条件艰苦,山里的生产一线”,出襄阳市区近一小时车程,我们来到四十二所研制基地,紧挨山包,绿丛间隔,这里看起来并不起眼,却为我国多种高新武器、“神舟”载人飞船、“飞天”舱外航天服、北京奥运会珠峰火炬等提供产品支撑,专业技术国内领先。

“推进剂是国家安全的战略资源,一代推进剂直接推动一代武器装备,推进剂的性能直接决定武器的战能”,四十二所军品事业部负责人郭翔介绍,四十二所在固体推进剂领域深耕几十年,支撑中国战略导弹发展,此外,还在宇航产品、特种材料等多个方面取得突破。

四十二所高级技师池新连与池新连技能大师工作室技师

经过几代攻关,火箭推进剂由液态升级为固态。为适应火箭不同射程、性能,以及变轨调整的需要,固态火药往往被浇注成复杂的形状且精度要求极高,机械难以一次成型,这就需要加入一道手工火药药面整形工序。由此,我们得以近距离接触四十二所这一工序的技术负责人,因技艺精湛而被业内称作“池一刀”的国家高级技师池新连。

“即使乒乓球大小的一枚火药,一旦爆炸,基本上没有逃生的机会。”池新连首先要面对的挑战,是每天都可能发生的安全威胁。“除非出差,否则我不回家,家里人是不休息的,以前是父母,现在是我媳妇儿。”工作区域严格限制人员活动,每次开工,都不能落下消除静电的步骤,还要时刻带着手套和防静电手环。

厂房设置的消除静电的装置

2006年某科研任务进行探索试验时,发生爆炸事故,现场两名工作人员受伤。池新连临危受命,担当重任,“请放心,再危险我也会去做,至少我是一名共产党员。”池新连说,“国家要强大,就要每个人在各自岗位上的付出。我干这个,就是我的坚持。”

这么危险的工作,有没有办法用机器替代呢?对不起,还真不行。“全世界都难以解决这个问题”,火药药面易燃易爆,经不住撞击和坠落,机器的高速切削行不通。还有的药面构造复杂,内部的精致整形类似于雕刻,这些都要依赖池新连“快、精、准、稳”的双手。

池新连演示小型药面整形过程

在如此高危的状态下,整形还要达到相当高的精度。火箭发动机药面整形的安全精度是0.3毫米,这个厚度不及A4纸的三分之一。药面的形状直接影响火箭的轨迹和性能,下错一刀,就可能达不到参数要求而报废。池新连就是这样每天在刀尖上“玩火药”,实现了工作28年来,未出一起安全事故。

在池新连工作的厂房周围,是砖石堆砌的厚厚的防护墙。在新一代高能推进剂进入关键试验时,“所有人都撤到防护墙外,留池新连等一两个人进去整形,消防车、救护车随时备着”。这不是一般的心理素质所能承受的,池新连回忆,“工具刀接触火药的瞬间,能明显听到自己的心在蹦蹦地跳,特别是最后的关键一刀。”

池新连自己制作的工具刀

“永远都是第一个吃螃蟹,永远都是一次新的挑战”,池新连就是凭着这股永不止步的劲头,不断总结经验、改进设备,先后开发出近百件操作工具。现在,他主导开发的定制机床,可以实现部分大批量药面的初步整形。由他领衔的池新连技能大师工作室开始培养越来越多的技术能手。“中国制造的水平在不断提高,要有宽容度,给出发展的时间。中国正在不断实现超越,要看到进步,要看到希望。”池新连说。

本文由传播君现场报道,图片由央广网孙瑞婷拍摄。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