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能型的行业垂直平台

昨天在C2M联盟(筹)的群中转发了文章《曾鸣|在未来五年,S2B是最有可能领先的商业模式》,并邀请阿里研究院的资深专家游五洋对S2B做点评,而五洋认为S2B是赋能型的行业垂直平台。

从字面定义上,赋能是将一些能力赋予平台。

比如在以前关于物联网的架构中,经常提到的水平平台和垂直平台,如下图中,水平平台是物联网平台服务垂直平台是物联网(应用/商业)服务

水平平台为垂直平台赋能:水平平台的供应商核心竞争力是物联网相关的技术能力,垂直平台的核心竞争力是行业经验。垂直平台提供商熟悉行业背景,精通行业标准,拥有行业最佳时间(优化的流程)。但垂直平台的行业经验,在没有技术的前提下,无法规模化复制。而借助于水平平台的技术能力,垂直平台可以将最优的标准、流程固化下来。所以水平平台为垂直平台赋能,让垂直平台以很低的技术门槛将最优的标准、流程以服务的形式提供出来。

垂直平台为行业从业者赋能:垂直平台将行业最优的标准、流程固化下来以后,让没有行业经验的从业者,可以快速的拥有具有行业经验的专家具备的行业能力,所以以前需要大的组织协同合作完成的工作,借助平台就可以很容易的完成。

赋能促进管理形式变化

五洋先生昨天为了解释赋能的含义,转了曾鸣先生的另外一篇文章,我引用曾鸣的观点如下:

虽然未来的组织会演变成什么样,现在还很难看清楚,但未来组织最重要的功能已经越来越清楚,那就是赋能,而不再是管理或激励。

正是因为垂直平台将行业最优流程以工具的形式提供给行业从业人员,会促进组织管理形态的变化,昨天的文章《协同的组织结构是服务业文明的组织形式 》做过阐述,这里不再赘述。

赋能的原则如何体现

以下引自曾鸣的观点:

第一赋能型组织,组织的职能不再是分派任务和监工,而更多是让员工的专长、兴趣和客户的问题有更好的匹配,这往往要求更多的员工的自主性、更高的流动性,和更灵活的组织。

第二赋能比激励更依赖文化

第三赋能强调组织本身的设计、任何人的互动。

其实在组织形式变化的过程中,有一个与赋能行组织非常类似的实践,就是和君咨询的合伙人制度,很多点都与赋能型组织非常类似,所以非常值得借鉴。但和君的合伙人制依赖于文化的建设,但这个制度还是有些超前,这个制度在现在实现,还是有些小缺陷的,如果以后有时间我会阐述这个缺陷是什么。

但和君合伙人的制度,需要赋能型平台借鉴和参考。

赋能型组织的基础是生产力的大发展

现在是由短缺经济向过剩经济过渡阶段,其实就是马克思描述的生产力极大发展之后的状态,而这个状态下,人的工作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来做的,工作将成为最大的快乐,这些都与赋能型组织的观点类似。

赋能型组织内的协同需要有一个根本的文化根基。

传统的组织形式,是为了提高生产效率,以生产社会化分工为基础的。

当生产力不再是瓶颈的时候,设计能力将是发展的瓶颈。而设计效率的提升需要发展新型的组织形式,在这个基础上,形成新的赋能型组织模式。同时也会促进设计分工。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