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知道的背后真相(6)你以为的日本文化其实来自中国

日本人爱吃生鱼片,是跟中国人学的

生鱼片在中国古代被称为“脍”或“鲙”。

如果问东汉的广陵太守陈登,有什么比不能吃生鱼脍更痛苦的事?那一定是不能天天吃生鱼脍。

后来因为他过量食用生鱼脍感染了寄生虫,还是华佗治好的。可是一个吃货不会因此就放弃自己的使命,他后来仍然继续吃生鱼片,终于有天把自己吃死了。

唐朝是食用生鱼片的高峰期,也是在这时传到日本,渐渐成为日本人的饮食所好。

日本人家吃的拉面,是跟中国学的

拉面的技术是在一九一二年时由日本人自中国引进到横滨。由于明治五年时日本和满清签订了“日清友好条约”,使得大批华侨迁徙定居在三大港口─横滨、神户和长崎,因此中国人聚居的地方便有了“中华街”的形成,而拉面的技术也就是从这些地区流传出去的。

当然,在一九一二年时还没有拉面这名词,当时的日本人称拉面为“龙面”,也就是指龙吃的面(龙的传人及中国人)。而且当时的日本拉面店,店主人和店员都是穿着中国式的服装作为制服

本爱看的国技相扑,是跟中国学的

相扑尊为日本的国技,是日本人非常喜欢的一项传统运动,每年都有多次相扑大赛,吸引大量观众观看。这项在日本流行在中国鲜有人为的运动,实则起源中国。相扑在秦汉时期叫角抵,南北朝到南宋时期才叫相扑,大约在唐朝时传入日本。日本《相扑之始》一书中也有说明,相扑产于中国,唐朝时传到日本,后成为日本国技。

日本爱穿的和服、木屐和爱睡的榻榻米,都是跟中国学的

和服是日本的传统服饰,在江户时代以前称为吴服,源于三国时东吴通过商贸活动将纺织品和缝纫技艺传入日本。日本人在吴服的基础上有所改良形成了现在的和服。

木屐由汉族人发明,木屐是汉人在隋唐以前,特别是汉朝时期的常见服饰。其名来自中古音“屐屉”,常称作木屐,使用于室外。后传入日本。

考古辩证认为在殷商时期时期就已传播至日韩等地。随时代变迁,席居也由筵(竹制)上铺席变化成日本现今的榻榻米,由日本传承发扬。

还有茶道、樱花、文字、传说、围棋、木工、筷子等等等等,不过值得肯定的是,很多内容在日本得到了发展,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咋听着这么耳熟呢,日本的英文名应该改为Tencent,嗯。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