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文:别样房东情|散文

作者简介:

张学文,市作协会员,曾获省文学大赛小说类作品二等奖、三等奖。

作者近照

散文之窗:

《别样房东情》发《顺义文艺》2013年第1期“散文”栏目,获《顺义文艺》2013年度优秀作品散文类三等奖。北京市顺义区委‘仁和杯’征文二等奖。

一九九八年正月,我和妻子负债来顺义。这一来,就是整整十五年。

初来乍到,人生地不熟,生活极不习惯。为尽快安顿下来,我们决定在工厂就近的向阳村租一间房。房东是位七十多岁的老太太。见到我们,她欣喜不已,又是带我们看房,又是介绍租房标准。末了,老太太询问我们:“咋样?孩子们,觉得还成就赶紧过来吧!”

“成”,我和妻子异口同声地点了点头。下午一下班,我们就搬了过去。我们满怀喜悦的铺好床,然后在墙上“叮咣咣”钉起来。刚敲没几下,老太太洪亮的嗓门就在门前亮开了:“干啥呢?干啥呢??在墙上乱七八糟的钉啥呢???”

见老太太很生气,我们便停下了手头的活计,同她攀谈了起来。原来,老太太老伴早逝,因与儿媳们性格不合,她坚持与我们这些租户同住一个院里。他的两个儿子则分别居于东西院里。由于老太太家跟我同姓,她的两个儿子也几乎与我的父母同龄,我们夫妻俩便亲切地称呼她“奶奶”。我们这一叫,奶奶突然间显得温情起来:“衣物晾干了,没个衣橱啥的,也是容易皱巴。要不,你们就跟这儿拉根铁丝吧!”在奶奶的授意下,我们很快拉好铁丝绳。

那时,我们院里有五家租户。只要谁家的灯深夜还亮着,奶奶就故意在门外咳嗽;要是有人接水,不小心流了一地;或者乱扔垃圾……奶奶定会怒不可遏地站在院里大声训斥。不知多少次,我们看到奶奶捡来塑料瓶、纸板、废盆等,去废品站卖钱。我想,奶奶习惯了勤俭,自然容不得大家浪费和不检点。因此,我们行事也倍加谨慎。每到月末,我们就尽早把房钱给奶奶送去。手头实在紧,我们便提前告知奶奶。出乎意料,奶奶不但很开心,还热情地招呼我们跟她一起看电视、聊天。至于有的租户,既未按时交费,又没个信的,奶奶则毫不客气地登门催收。

随着日子的增长,我们与奶奶更多的交流,小院也日渐温馨。赶上阵雨,大伙再也不用担心衣物被浇湿,奶奶会帮我们收进屋去;要是炉火熄了,奶奶会给接上;若不会包饺子、捏花卷,奶奶会耐心细致地教大家;有时,只要把米面、肉菜送去奶奶屋里,下班一回来我们准能吃上香喷喷的饭菜。当然,我们改善生活时,自然也忘不了请上奶奶。

2000年夏天,母亲和孩子来北京。两月里,奶奶邀请母亲带孩子去看电视,教她们说北京话,领她们去村里转悠。转眼又到开学时,孩子要回老家上学。奶奶竟特意叫回了他在杨镇教书的儿子,要他帮我们安排孩子北京读书,还一个劲劝我们,“把孩子留在北京,我可以帮你们接送呀”。考虑到以后高考,我们最终放弃了。

我们提早买好了火车票,晚间发车,所以午饭后我们去市里一点也不用着急。收拾好行李,我就去村里叫面的。才出胡同,一辆桑塔纳就停在了我们跟前。奶奶从车里出来,招呼我们上车,说是他家孙子的车,顺道送我们去胜利小区坐车。

离开奶奶的瞬间,母亲摇下车窗,不停地向奶奶挥舞,而奶奶也一直在车旁向母亲挥手微笑。桑塔纳驶离那温情的胡同后,并没在胜利小区停留,而是一路驶往市区。我很惊诧,要师傅回去,师傅却坚决不肯:

“告诉您吧,老太太跟我同村,今儿一早她就找到我,说她岁数大了,不能亲自来送你母亲和孩子,拜托我送你们去西客站。您瞅瞅,硬是塞了100元车钱给我,还买了您们路上吃喝的呢!”

顿时,我们的心情异常沉重,我们根本无以回报奶奶。好不容易熬到发工资,我们总算可以将房钱连同车费一起交给奶奶了,可奶奶的神情格外严肃,无论我们怎么说,也不肯收下:

“房钱我收着,水果我留下,那100元你赶紧给我拿走!”

“你们也太不懂事了,干嘛把两码事混淆呢。在这里,你们一住就是几年,你们待我如同亲奶奶一样,难道你妈妈和孩子回家,我送送也不行吗?!”

奶奶一生气,又没完没了地唠叨。那一刻,我们无以言表。

张学文在杂志刊发的部分原创作品:

张学文:父爱如歌|散文(朗诵:逸宫)

张学文:我的母亲|散文(朗诵:逸宫)

张学文:一缕阳光|散文

张学文:早点回家|散文(朗诵:逸宫)

张学文:温暖我一生的生日|散文

张学文:一路微笑|散文(朗诵:逸宫)

张学文:冬天不冷|短篇小说

张学文:乞丐团长|短篇小说

张学文:给儿子一个惊喜|短篇小说

张学文:老黄进城|小小说(朗诵:逸宫)

张学文:婆婆就是妈|小小说

张学文:幸福静悄悄|小小说

张学文:一块饼|小小说

张学文:老狼忆事|小小说

张学文:打假|小小说(朗诵:逸宫)

张学文:感念老黄|散文

张学文:难忘抓鱼|散文

张学文:痛彻心扉的梦|散文

张学文:祭祖|散文

张学文:为了你也为了我|诗歌

张学文:扁担|诗歌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