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区柯克女郎”之英格丽·褒曼

作者:羊毛毛

一生拍过53部影片的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Alfred Hitchcock)对金发女郎尤为迷恋。据传这源于希区小的时候,家附近发生过一桩金发女郎谋杀事件。他坦言自己迷恋金发女郎的原因:“金发美女最适合被谋杀!想像一下,鲜红的血从她雪白的肌肤上流下来,衬着闪亮的金发是多么美啊!”

希区柯克最想销毁的一张照片

但也不是随便一个金发美人他都能看上眼,他说碧姬·芭铎(Brigitte Bardot)是“一只被端上圣诞晚宴的火鸡”,说特蕾莎·怀特(Teresa Wright)是“毫无性感味道的未成年少女”。筹备《西北偏北》(North by Northwest)时,加里·格兰特(Cary Grant)强烈推荐正和他热恋中的索菲亚·罗兰(Sophia Loren)出任女主角,被希区一口回绝:“罗兰小姐不是合适的金发女郎。”

碧姬·芭铎

特蕾莎·怀特

索菲亚·罗兰

那么,什么样的金发美人才能得到希区的青睐呢?根据希区本人自述,他选择金发女郎的标准有三个:

1.拥有超凡的美貌和青春

2.不应超过中等身高

3.容易指导和加以雕琢

希区生命中最重要的金发女郎主要有三位:英格丽·褒曼(Ingrid Bergman)、格蕾丝·凯利(Grace Kelly)和蒂比•海德莉(Tippi Hedren)。

说起来,英格丽·鲍曼算不上典型的“希女郎”,个头高,骨架大,“拥有超凡的美貌和青春”倒是百分百符合。褒曼的美浑然天成,光彩夺目,然而让希区柯克最倾心的,是褒曼身上高贵冷漠与世俗热情相结合的气质。事实上,外表高贵冷艳的褒曼,私下里豪爽奔放,性伴侣众多。

希区柯克与褒曼合作的第一部影片是《爱德华大夫》(Spellbound)。褒曼当时已随着《卡萨布兰卡》(Casablanca)、《战地钟声》(For Whom the Bell Tolls)而大红大紫,且凭借《煤气灯下》(Gaslight)中的精湛表演拿下了平生第一个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

《煤气灯下》

她本不想接这部片子,第一,是不相信这个爱情故事,其二,最主要的,当时有很多希区柯克在片场不好相处的传闻(主要是“演员就是牲口”的言论)。但迫于和制片人大卫·O·塞尔兹尼克(David O. Selznick)的合同,只好勉强答应下来。

然而电影开拍了,褒曼发现根本不是那么一回事。那个以折磨演员为乐的希区,到了褒曼身边,马上变成一个温和体贴的胖子。“他会很有耐心的坐着听提出说不同的意见,无论是工作中还是生活上的,他是个我可以倾诉一切的人。”

在片场,希区柯克对褒曼以外的所有人都十分冷淡,当时还是新人的格利高里·派克(Gregory Peck)更是得不到希区的一丁点好脸色。希区把所有的兴趣和注意力都倾注到这位美人身上,甚至和妻子奥玛的关系一度紧张。

在影片拍摄现场,希区故意放弃了拍女明星惯用的低亮度照明法,反而用强光把褒曼的脸蛋清晰地放到银幕中央,他的解释是:“褒曼完全不需要灯光的帮助(掩盖)”。

众所周知,希区柯克对金发女郎的爱并不仅仅停留在精神层面,坊间多有传言,希区柯克曾向女演员提出肉体上的要求。褒曼曾对她的朋友回忆:“跟希区柯克拍戏是一件可怕的事情,因为他经常跑进更衣室做一些挑逗的动作。”然而褒曼是个个性强硬的姑娘,老司机希区的淫威根本不会在她身上奏效。

于是,希区只有继续对褒曼的精神迷恋。在他们合作的下一部电影《美人计》中,他特意选择加里·格兰特为男主角,格兰特高大俊朗的外形简直就是希区柯克的相反面。

加里·格兰特

希区柯克设计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吻戏,挑战《海斯法典》对“接吻不得超过3秒钟”的规定。他们一边接吻,一边说着话,还起身做事,共持续了三分钟。后来希区柯克接受采访时,直言不讳地承认,格兰特就是他的替身,他想吻褒曼的想法通过格兰特实现了。

《风流夜合花》(Under Capricorn,也译作《历劫佳人》)是他们合作的最后一部影片,其间褒曼结识了意大利名导罗伯托·罗西里尼(Roberto Rossellini),很快陷入爱河,抛弃各自的家庭走到了一起。这是好莱坞40年代末最大的一场娱乐事件和丑闻,也让胖子导演伤透了心。希区柯克认为褒曼背叛了他,不只是因为他喜欢与褒曼合作,更因为她离开他找了另一个导演。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