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中寄情》刘保学原创

雨中即情

刘保学


哗啦啦,哗啦啦。

下雨了,看到大家都在跑!

吧吧吧、吧吧!

计程车他们的生意是特别好。

你有钱不到。

哗啦啦,啦啦!

淋湿了------

这是上世纪八十年代,由王梦麟作词、作曲,刘文正唱的《雨中即景》。

此刻,散步归来的我撑一把雨伞,为避雨而站在了一家商店门前的房檐下。“撑伞”还要避雨而是因这屋檐太逼仄,所以,还要雨伞来辅助之,撑雨伞还要避雨而是因为这雨如倾盆,且又带着风而扰乱了我的“风雨兼程”。

本来,外出散步的我一般是不会带什么雨具的,可是今天由于天边显现暗淡,上有片片阴云密布,我欲往外走时,老伴非让带上这把雨伞,正如上边的歌中所唱“感觉天色不对,最好把雨伞带好”。看来,“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有备才能无患呀!可当我散步回转到离家咫尺的商业街北头时,却遭到了突如其来的大雨。“雪不隔路、雨隔路”虽手中有雨伞,但还是遮挡不了眼前的大风大雨。

屋檐下,撑把雨伞,看着眼前的风雨,路上电动车自行车、小汽车在慌慌忙忙地往来穿梭着,急驰而过的雨水溅起串串水柱抛洒在人行道边上,耳鼓里充斥着雨滴在滴滴嗒嗒地敲打着房檐。脑子里在回想着上世纪的流行歌曲哗啦啦,哗啦啦的《雨中即景》。身处风雨而躲避在他人屋檐下,虽有些微丝丝的凄冷,但在朦朦胧胧的歌声中,似有些催眠并有了沉沉欲睡之意。因此,也就有了些“处惊不变”的“大胸怀”啦。

街道的南北路上。就在我所站的商店的对面---西边,忽然,一辆小车由南向北在路口,转过路中央的隔离带,向西边那条路上而来,或许是他的方向打的不到位吧,眼看着他的车子右前轮已快抵到了路牙子上了,小车也只得停下。小车头朝西南斜停在了路中央。此刻小车的右后门哗啦地被打开,上边跨下来了一个小男孩,后边接着又下来了一个小男孩,他俩冒着雨水向路边的一个小店里慌不择路地奔去。

可后边下来的那个小孩子在急忙中,却没有来得及将车门关上,而由北向南已到小车跟前的两辆电动自行车,让面前的小车被逼停下。雨还在哗啦哗啦地下着,身上没有穿雨具的两辆电动自行车,心里不免会些怨气,眼瞪瞪地还在等待着小车离开后才能前行。


可小车的后门洞开,如一个大鸟儿的翅膀一样耷拉在那里,堵在了路上,小车师傅走不能走,转弯也不能动弹。小车前挡风玻璃上的雨刷,不知疲倦地正在刷、刷刷地来来回回地,加快速度地扫着倾注下来的雨水。

我站在路这边的商店屋檐下与同是在避雨的人们,看到此景,心里瞬间不免会有些联想:一为小车司机的操作不熟练而有些遗憾,尤其是在这雨天里;二是为堵在雨中的两位电动自行车者担忧,同样是淋在雨水里,所以会有些许怨气。

如果小车司机在车里关上后门,即使解开安全带也根本够不到后门的拉手,而下车去关门,则还需绕到车子后边,再转过右边来才能关上车门。小车正在进不得进,退不能退的两难境地之时,说是迟那时快,也只是几秒时间,离车子较近的那辆电动自行车的中年男士,看到小车师傅那窘境,面带着笑容主动地跨在自行车上,脚着地向前紧迈两步,伸手将小车门“啪”地一声给关上了。在这边避雨的人们,悬着的一颗担忧的心似乎也落地了。

就在此时,小车师傅赶快降下右前车窗,扭着身子向这位代他关门的电动自行车的中年男士面带感激地,一再地“谢谢,谢谢!”着。这“举手之劳”的“雨中关门”比那“雪中送炭”在此刻,似乎来的更及时,更解渴,更有爱心,暖人心!

小车迅速地后倒调正车头离开了。在小车后退之际,电动自行车趁着小车退出来的空间也同时地顺利冒雨前行了。电动自行车男士伸手相助的“雨中关门”,使小车迅速地解了困。“与人方便,自己方便”。在替人“关上一扇门”的同时,也为自己“打开了一条通路!”路通、路宽了,心情也舒坦了。伸手关门的男士自己和那辆电动自行车,没有了阻碍而顺利地前行了。试想,如两方都僵持在那里,雨中的双方该是怎样的呢!?

眼前的大雨,如《雨中即景》唱的那样,还正在哗啦啦、哗啦啦地下着------

雨虽还在下着,可看到小车和电动自行车的顺利通行,我和同样在对面商店门前避雨的人们和路上匆匆忙忙来往的人们心里也敞亮了起来。

这场夏雨,泼下了多日来的摄氏38、39度的酷暑高温和暑气;这场夏雨,泼灭了人们心中的燥气和“真热!恁热!”的怨气;这场夏雨,雨中即情的“雨中关门”显现了人们的和气和喜气!

伸手“雨中关门”者,手中有余香!旁人也暖心!


作者简介:刘保学,喜爱文学、书法。作品曾见于河南日报、大河报、焦作日报、冶金报、老人春秋及河南文苑等报刊网络。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