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熏陶在大芬村的油画中》刘保学原创

熏陶在大芬村的油画中


刘保学



大芬油画村,是我们一家人向往已久的地方。嘟爸妈念叨多次,“大芬油画村,大芬油画村!”

这一天时近中午,我们一家人终于来到了大芬油画村。大芬油画村坐落于深圳市龙岗区布吉街道。由国家美术家协会主席刘大为题写的“大芬美术馆”馆名的大芬美术馆就矗立于这村的主要干道之旁。大芬村原本就是深圳众多客家村落之一,早在2003年就享有“中国油画第一村”的美誉,国家在2004年将大芬村列入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

宽阔的美术馆广场上竖立着一块貌似嶙峋苍老的古石,上面只书一繁体的“艺”字。可惜馆内正在装修没能观赏她那应有的艺术风姿。大芬油画村,真不愧了她的“油画村”的名字。

漫步在街道上映入眼帘的尽是与书与画相关的店铺。无论是正街道的两旁还是一个个狭窄的,看起来很不起眼的胡同小巷,到处都弥漫着美术的,艺术的,文化的气氛和韵味。尤其是那张张油画的浓郁艺术氛围,更显得异常的深厚、深远和深邃。



街道一边的条条小巷子里,各个门店都在拿出十八般武器,他们使出浑身解数在展示和展现着自己的看家本领,纸墨笔砚长枪短炮文房四宝应有尽有;斧锯砍削尺量装裱给书画披上漂亮的外衣后格外吸人眼球;山水、动物、人物、静物、器物、房舍等等题材的油画力拔头筹;山水国画花兽鸟虫鱼正草隶篆华夏传统在这油画村落里也尽显风骚。

我,一个笨拙的书画爱好者,向来对祖国传统的,也是我国国粹的“国画”或是大写意画为最爱。可来到这油画村或是油画王国里,被那些逼真的、立体的、形象的、似照相样的油画作品所迷惑或醉倒,甚至颠覆了对传统国画的看法,而被西洋油画所钦服。徜徉在这琳琅满目、目不接暇的和美不胜收的书画境界里真的是一种艺术上的享受。

曾留学国外和在国外工作过的嘟爸妈对西洋画更加钟爱和了解。在看到一幅油画大师梵高的向日葵画作时,小俩口在该画店里流连忘返,拿着梵高的向日葵油画啧啧啧地连连赞赏,爱不释手。最后成交了该画作,虽是仿品,但是梵高的“向日葵”却是世界级的最著名、最珍贵的大作。

嘟爸妈向我们讲,“梵高是荷兰人,世界级大师,其作品大都在法国的奥赛美术馆------”我对梵高以及大师的向日葵油画有皮毛的了解。“什么,荷兰,河南?”对于我们“老家河南”的人来讲,“荷兰、河南”听起来,既熟悉又陌生,乍一听“有点乱”!尤其是对梵高没有丝毫所闻的人来讲,确实不知所指,对西洋画也就乱弹开了。“乱弹琴”引起了一家人的欢乐,尤其是小嘟嘟也似懂非懂地,扬起小脸蛋儿嘻、嘻、嘻笑的是前仰后合。



狭窄的小街巷里,小胡同里,楼与楼间的过道里,甚或是在一层楼梯下的,转不过身的三五平米的空地方,满目都是画室、画店、画廊。装束简便甚至不修边幅的男男女女,拖拉着拖鞋,叨着烟卷,在一幅一幅的画架画布上,涂涂抹抹、描描画画地心情地,挥洒和挥发着他们的艺术细胞和艺术构想。他们好似没有想象中的那样地披着长长的散发、蓄着满脸胡须、脑后拖着马尾巴,身着奇装异服的具有艺术范儿的艺术家形象。

这里---大芬村,完全成了改革开放前沿油画创作的大作坊,但却是具有一定规模,甚或是大规模的油画生产基地。油画在这里已完全扯下了它神秘的面纱。好像“艺术家”在这里多的俯看仰看皆是。当看到那些逼真的油画作品时,嘟奶突然来了一惊人的语句,“这就叫艺术!?”她道出了一家人的心里话,嘟爸,“您老人家一句‘这就叫艺术!?’真精辟!对整个大芬村油画来讲是一个总结和总括,对,真对!”说的我们一家人都哈、哈哈地大笑开来。

推着嘟嘟或是抱着小嘟,你抱抱她推推,东瞧瞧,西瞅瞅,好似小嘟有永远看不完,望不尽的新鲜事物。嘟爸妈,“要让嘟看,多看,他看得懂。”所以,他们抱着嘟时让嘟嘟近看细看,他们特看重小嘟的接收能力。是的,小嘟嘟在他幼小的心灵里尽情地吸收着、接受着这艺术世界的熏陶。这些可以在他那稚嫩的小脸蛋上反映出来或是在小眼球上得到印证。

我一个书画爱好者不禁感叹,“将来让小嘟嘟也学画画吧!”嘟爸,“那就要看他以后对此方面是否爱好。再说啦,在绘画上有所成就是很不容易的。”是的,成功、成名、成就者的确很不易,学习书画的路子很是漫长,在书画界有话,“人书俱老”“废纸三千”就是这个道理。即便如此,有许多人一辈子奔走在这一独木桥上,最后也籍籍无名。有成功者且有成就者,确属凤毛麟角。

当然啦,孩子只要爱好,有兴趣,可以陶冶情操。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只要身心健康,那也是最幸福的啦!



作者简介:


刘保学,喜爱文学、书法。作品曾见于河南日报、大河报、焦作日报、冶金报、老人春秋及河南文苑等报刊网络。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