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威汉代医简方药注解及临床运用(四)第二十期讲座(之一)

中医杂谈,等你一起来谈中医,谈学习,谈养生,谈经验,谈行医故事!

导引


大家好!学而后用,医术的高明在于经验之丰富 ,今天带大家继续来学习武威汉代医简方药注解及临床运用,让大家了解特色中药药剂及其合理的使用 。

中医杂谈

一、伤寒逐风方临床医案

NO1

【标题】温通经络、逐风散寒、除湿止痛治疗类风湿关节炎。

【提要】类风湿关节炎属风寒湿阻证,治以武威汉代医简所载“伤寒逐风方”为主配制的祛寒逐风合剂,温通经络,逐风散寒,除湿止痛。

【病历摘要】张某,女,49岁。

初诊:1999年7月14日。

患者自诉工作环境潮湿,两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全身多关节,尤以双手、双手腕关节疼痛为著,双手、脸面部有肿胀感,双肩关节亦出现疼痛。

在兰州某大医院查血沉:60mm/h,类风湿因子 :阳性。抗“O”:阳性。

予以静脉滴注“青霉素”,口服“阿司匹林”等治疗后,疼痛有所缓解,但天气变化,阴雨天气疼痛加重,且出现左侧颞下颌关节活动受限,疼痛,左颌部活动受限,左膝关节疼痛,活动受限 ,伴有晨僵,约持续2个小时左右。

入院查:类风湿因子,阳性;抗“O”,阳性;血沉76mm/h ;C反应蛋白阳性;IgG 12.18g/l,IgM 1.78g/L,IgA 3.15。自述纳食尚可,二便调 ,舌质淡红,苔薄白腻,脉滑数。

西医诊断:类风湿关节炎

中医诊断:痹证

辨证:风寒湿阻

治则:温通经络,逐风散寒,除湿止痛,拟方甘肃武威出土的汉代医简中所载“伤寒逐风方”配置的院内制剂——祛寒逐风合剂治疗。

处方:

黑附片10g 制川乌6g 川椒10g 细辛10g

泽泻20g 白术20g。

口服,50ml/次,一日2次,饭后服。

经过38天治疗,患者症状明显好转,于1999年8月21日出院,继续给予祛寒逐风合剂治疗以巩固疗效。

2014年6月27日:患者来院自述,经1999年住院服用“祛寒逐风合剂”后,症状消失,现精神 、饮食正常,二便通畅,生活自理同往常,十余年再未接受其他治疗。

NO2

【标题】温经散寒,祛湿通络,活血止痛治疗寒湿型类风湿关节炎。

【提要】类风湿关节炎证属寒湿阻络,治以《武威汉代医简》所载“治伤寒逐风方”及“治痹手足雍肿方”加减。

【病历摘要】患者,男,41岁,农民。

初诊:2010年11月16日。

患者因多年种菜浇水接触寒冷潮湿,又常骑摩托车受风着凉,致双手关节冰冷疼痛,逐渐肿胀、重着、麻木不适,且手腕亦肿痛,痛处固定,触及发凉.

天气变化时加重,遇寒尤剧,得热则缓,畏寒喜暖,曾在当地某医院就诊,经检查诊断为类风湿关节炎,给予口服“双氯芬酸钠缓释片”、“祛风止痛胶囊”等药,疗效不佳,病情渐重。

现双手近端指关节疼痛为甚,手指肿胀呈轻度梭形改变,掌指关节冰痛,肿胀麻木,手腕亦冰凉肿痛,晨僵约1小时,接触冰水后有对称的手指间歇发白,并有发绀和潮红的阵发性雷诺氏现象 。

舌淡胖、苔白腻,脉弦紧。实验室检查WBC 12.5×109/L,ESR 32 mm/h,RF 27μmol/L,AS0 156μmol/L、,CRP8.9 mg/L。

西医诊断:类风湿关节炎。

中医诊断:历节风。

辨证:寒湿阻络、气血郁滞。

治以:温经散寒,祛湿通络,活血止痛。给予《武威汉代医简》所载“治伤寒逐风方”及“治痹手足雍肿方加减。

制川乌6g(先煎) 制附子9g(先煎)

白术15g 细辛5g

泽泻9g 桂枝12g 苍术9g 威灵仙12g

羌活15g 薏苡仁30g 青风藤20g 黄芪20g

当归15g 丹参20g 乌梢蛇9g 秦艽9g

白芍15g 生甘草9g

每日l剂,水煎两次,分3次饭后温服。

外洗药用方:

生川乌50g 生草乌50g 桂枝50g 生艾50g

细辛30g 蜀椒30g 伸筋草30g 透骨草30g

五加皮30g 海桐皮30g

水煎取汁,外洗双手患部,每日1次。

二诊:2010年11月26日。

诉上述方案治疗10天 ,患者双手指及掌指关节肿痛麻木有所好转,手腕肿痛亦减轻,但仍冰凉不适。继上方制川乌加量至9克、制附子加量至15克内服,配合中药外洗治疗。

三诊:2010年12月17日。

患者双手关节症状大减,雷诺氏现象亦明显减轻 ,继上方案治疗,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四诊:(2011年1月17日)

患者双手关节冰肿痛麻等症状基本缓解,手腕冰凉肿痛消失。停中药外洗,继中药内服守方巩固治疗3个月。

五诊:(2011年4月18日)

实验室检查WBC 8.5×109/L,ESR 14 mm/h,RF 20μmol/L,ASO 155μmol/L,CRP6.1 mg/L,

患者双手指、掌指关节冰冷疼痛及肿胀麻木等症状缓解,嘱忌生冷及刺激性食物,注意患指保暖 。半年后随访,患者诸症消失,手指关节活动可。

【按语】患者因素体阴气偏胜,阳气不足,外感寒湿之邪,其性凝滞,主收引疼痛,气血被遏,经脉不通,故关节冰冷疼痛,遇冬季寒冷加重;寒湿内盛,留于关节,故关节肿胀麻木,选用《武威汉代医简》治伤寒逐风方及治痹手足雍肿方加减治疗.

方中有制川乌大辛大热.配制附子温阳散寒止痛 ;桂枝温经通阳.有横通肢节的特性,配细辛可治寒滞脉络的肢节疼痛;威灵仙、羌活以温阳散寒止痛。

泽泻甘淡渗湿;苍术、薏苡仁健脾除湿:青风藤为治风寒湿痹之要药,且舒筋活血;黄芪补气升阳,且能行水消肿;白术补气健脾,又可燥湿利水。

当归、丹参活血止痛;乌梢蛇治风湿顽痹、肌肤不仁;白芍、甘草缓急止痛,且甘草能解川乌、附子之毒性。

秦艽祛风湿,舒筋络,止痹痛,《神农本草经》曰:“主寒热邪气,寒湿风痹肢节痛,下水利小便”。故诸药合用具有温阳散寒 、祛湿通络、活血止痛之功,配合中药外洗,疗效更佳,切中病机而获效。

作者简介

版权申明:由中医杂谈编辑部编校,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编辑:小郎中

校稿:宋利强 陈伏凤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