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病虫害呈重发态势 农业农村部印发“虫口夺粮”行动方案

新京报讯(记者 田杰雄)1月29日,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印发《2021年全国“虫口夺粮”保丰收行动方案》。《方案》指出2021年重大病虫害呈重发态势,直接威胁粮食生产安全。要求确保水稻、小麦、玉米、马铃薯重大病虫害总体危害损失控制在5%以内,跨区域迁飞性、流行性重大病虫害关键源头区和重发区防治处置率达到100%,三大粮食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覆盖率达到43%以上。

2021年重大病虫害偏重呈重发态势

据全国农作物病虫测报网监测和专家会商分析,2021年小麦、水稻、玉米等粮食作物重大病虫害呈重发态势,预计全国发生面积21亿亩次,同比增加14%,对70%以上的产区构成风险。其中据预测,小麦“三病一虫”发生面积4.7亿亩次,同比增加13.8%;水稻“三虫两病”发生面积11.2亿亩次,同比增加12.6%;预计玉米“三虫一病”发生面积4.4亿亩次,同比增加13.4%。草地贪夜蛾发生涉及黄淮海及以南玉米种植区。

此外,马铃薯晚疫病将在西南大部、西北东部、东北和华北北部偏重流行,草地螟在内蒙古大部、东北西部等地偏重发生,境内飞蝗总体偏轻发生,境外沙漠蝗和黄脊竹蝗仍有再次入侵我国西南边境的风险。

突出重点抓关键 赢得粮食丰收主动权

《方案》要求,须确保水稻、小麦、玉米、马铃薯重大病虫害总体危害损失控制在5%以内,跨区域迁飞性、流行性重大病虫害关键源头区和重发区防治处置率达到100%,水稻、小麦、玉米三大粮食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覆盖率达到43%以上,绿色防控产品和技术加快推广,农药减量化持续推进。

《方案》强调,要突出主要作物、重大病虫,抓住重点区域、关键时节,打好三大防控战役,赢得粮食丰收主动权。

《方案》明确,打好小麦“两病一虫”防控突击战,对条锈病重点落实早春“打点保面”预防措施,减轻当地危害程度;对赤霉病坚持“主动出击、见花打药”不动摇,抓住抽穗扬花期关键时期,全面落实预防控制措施;对于蚜虫防治,须在防治小麦条锈病、赤霉病等兼治压基数基础上,黄淮海等重点发生区突出抓好穗期蚜虫防治,严防暴发成灾。

水稻方面,《方案》指出需打好“两虫两病”防控攻坚战,对于水稻“两迁”害虫,要实施大区联合监测、分区协同治理,狠抓叶瘟初发阶段和破口抽穗期预防;防治枯纹病要突出水稻分蘖期和拔节期防控,遏制扩展危害。

同时,对于玉米草地贪夜蛾防控要求,《方案》也指出,要进一步强化“三区”联防和“四带”布控,层层阻截诱杀迁飞成虫,治早、治小全面扑杀幼虫;加强粘虫监测预警,对草地螟做好成虫诱杀和幼虫集中扑杀,严防农田大面积危害。

此外,加强境内蝗虫隐患排查,在采取生物防治、生态控制等绿色防控措施基础上,突出抓好高密度点片应急防治;对沙漠蝗等境外蝗虫继续加强西藏、云南、新疆等边境地区监测,一旦发现迁入,迅速扑灭,确保不成灾危害。

重大虫情当日即报 创建100个绿色防控示范县

防控方面,《方案》要求强化监测预报预警,适时启动重大病虫周报制度,重大虫情当日即报,及时发布预报预警信息。同时,加力推进统防统治,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扶持发展一批装备精良、技术先进、管理规范的专业化防治服务组织,充分发挥骨干和示范带动作用,加强监督管理和服务指导,大力推进统防统治,切实提高防病治虫效果、效率和效益。

除了推进科学安全用药外,《方案》还提到,要大力推进绿色防控。继续在粮食主产区和重要农产品优势区创建100个绿色防控示范县,加快理化诱控、生物防治、生态控制、科学用药等绿色防控产品和技术推广应用,集成一批以生态区域为单元的农作物病虫害全程绿色防控技术模式。

保障措施方面,方案强调强化责任落实、指导服务以及宣传引导外,也特别指出强化资金支持。根据粮食作物重大病虫害发生和防控需要,农业农村部会同财政部安排农业生产救灾资金,支持各地开展相关监测和防控工作。

新京报记者 田杰雄

编辑 唐峥 校对 李项玲

来源:新京报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