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造”新能源重卡在青白江区正式亮相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韩清华 通讯员莫婧

在碳达峰、碳中和的大背景下,新能源汽车产业早已成为“兵家必争之地”,新能源乘用车产业正蓬勃发展。但能耗大、排放高的重型卡车等商用车的新能源之路却充满坎坷。我国新能源重卡的未来在哪里?如何突破传统燃油重卡这个城市治理的“心头难”、蓝天保卫战的“拦路虎”?

9月7日,由青白江区人民政府、成都市经济和信息化局、成都市城市管理委员会、成都市交通运输局、成都市汽车产业生态圈联盟联合主办的“新动未来 速达双碳”成都新能源商用车产品发布及应用推介会在位于青白江区的中国重汽集团成都商用车制造基地(简称“重汽成商”)隆重举办。

活动上,重汽成商豪沃V7X新能源重卡正式下线,并展示了该公司生产的轻、中、重型新能源商用车,在全国新能源商用车行业引起了极大关注。


新能源商用车规模不断扩大

近年来成都市高度重视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已将该产业作为成都市五大高端战略新兴产业之一,据统计全市目前拥有新能源汽车企业达到100户,其中规上企业27户,整车生产企业33户,产能规模已突破30万辆。

而重汽成商一直致力于新能源汽车的研发与制造,是四川省首批取得新能源资质的整车企业,具备10余年新能源商用车研发经验,并建有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目前,该公司已建成西南地区最大的新能源商用车生产基地。

按照《成都市2021年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实施方案》,今年成都市将加快推进交通运输、市政环卫和工程建设、私人消费等领域车辆新能源化,力争2021年推广新能源汽车9万辆,累计达到23万辆,占全市汽车保有量比例达到4%,以实际行动践行“碳达峰、碳中和”。本次活动的举办,彰显了成都市对“成都造”新能源商用车的大力支持,将进一步推动成都市渣土车等商用车新能源化。


多方合力做大做强

本次推介活动不仅是重汽成商新能源重卡的首次亮相,也是青白江区新能源商用车产业发展的新起点。活动上,青白江区政府、重汽成商与成都交通投资集团、成都城投能源投资管理集团、成都建工集团物流有限公司、上海启源芯动力科技有限公司分别签署了新能源商用车战略合作协议。未来,青白江区将全力支持重汽成商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和相关能源基础配套设施建设。

同时,重汽成商还与成都市国富汽车贸易有限责任公司、成都壹为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卡递王物流公司等多家企业签订了豪沃V7X新能源商用车产销合作协议。

活动现场市汽车产业生态圈领导小组办公室为重汽成商进行了成都市汽车产业生态圈新能源商用车产业链链长单位、新能源商用车委员会会长单位授牌。未来,该公司将携手各方,致力于成都新能源汽车产业补链、强链、固链,带动全市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上的整车、零部件、研发、检测、文创、商贸、金融、充换电设施设备及汽车后市场服务等环节集群发展,共同做大做强成都新能源汽车产业。


产品实现新能源轻、中、重卡市场全覆盖

据生态环境部公布的《中国移动源环境管理年报2020》数据显示,汽车是大气污染物排放的主要贡献者,其排放的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氮氧化物和颗粒物四项主要污染物占比均超过90%。其中,道路运输占交通运输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84.1%。

商用车是不折不扣的“排放大户”,尤其是重型运输车辆,其二氧化碳的排放量非常大。随着商用车销量的持续提升,一场“减碳”和“降碳”的战役正在产业链上下游打响。对于商用车而言,有序推进商用车电动化进程,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路径。

在新能源商用车产品研发与制造中,重汽成商新能源汽车产品规划及配置如今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善的体系,实现新能源轻、中、重卡市场全覆盖,纯电、混动、氢燃料三条技术路线同步开展,产品齐全,分为牵引、载货、自卸、专用四大品系,其市场涵盖了快递、商超、市政环卫、工程自卸、港口运输、城市渣土等领域,其可靠性和稳定性备受市场和用户好评。

本次的明星产品豪沃V7X新能源电动重卡从研发到制造都进行了专业与严苛的检验与测试,其性能十分优越,集诸多优势为一体。除了全新升级的时尚外观之外,该车型产品拥有自主整车控制系统和新能源专属电器架构:功能更完善、能耗更低、高压更安全。并且使用的是宁德时代生产的高能量密度动力电池,匹配电池加热系统、水循环系统,温度环境适应性得到显著提高。

“豪沃V7X新能源重卡分为换电版和充电版,换电版是我们最高端的产品,既可以充电,也可以更换电池。”重汽成商技术中心电气所副所长兰福东告诉记者。豪沃V7X新能源重卡采用双枪直流充电,行业内节能效果最好。并且大幅缩减了充电时间,可选配行业最佳大功率直流充电桩,充电时间约1个半小时,一次充电续航300公里。更换电池则仅需5分钟左右,由于电池容量为282度电,续航约190公里左右,每公里运营成本最低1.6元,相比燃油车,能节省30%以上的费用,真正让客户摆脱充电、续航和成本焦虑,实现了零排放。


全省首座商用车换电站投用

从供给和生产角度看,新能源汽车带来的不仅是新的动力来源。随着技术的不断更新,更带来新的商业模式。今年4月,工信部联合能源局发布组织开展新能源汽车换电模式应用试点工作的通知,明确提出“健全标准体系,组织整车、动力电池、能源、运营企业及行业机构研究制修订换电安全、换电接口、标准化电池箱、模块化电池等标准,鼓励相关团体开展标准先行先试”等要求。

据悉,为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青白江区已成功引进国家电投换电重卡项目,该项目总投资约为50亿元,将围绕新能源重卡落地运营场景,计划于省内建设约300座智能充换电场站、设立充换电场站总部结算中心,积极建设充换电站组装及核心零部件产业园区,实现本地化生产制造。

活动当天,该项目建成的全省首座国家电投绿电交通智慧无人值守充换电站——金芙蓉大道充换电站在我区正式投入运营。记者看到,需要换电池的重型卡车驶入全自动换电操作平台,两只机械手精准地打开电池箱门,卸下电池箱,换装上电站内已电量满格的电池箱。整个过程不超过五分钟。

“从用户需求来看,重卡的重资产属性决定其要求高出行率、快速收回成本等,无法容忍因充电时间比较长而导致的闲置率高。”国家电投换电重卡项目相关负责人分析指出,但由于纯电动重卡自身装配电池更多、所需电量更高,通常充电需要两小时左右,难与传统重卡的加油速度相比。而换电模式一般只需3-5分钟,足可媲美加油效率,“不耽误赚钱”,满足重卡用户快换快走的效率要求。因此重卡已成为业内公认的换电模式最佳适用场景之一。

记者了解到,有别于新能源汽车传统的充电模式,消费者只需购买裸车,电池采用共享租赁形式,可以大大减少新能源汽车的购车费用。目前,国家电投换电重卡项目已经和中国重汽、一汽解放、东风商用车等19家主机厂建立了合作关系。金芙蓉大道充换电站就是主要为重汽成商提供配套,未来将持续在全省增建充换电站。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