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服务标准蓝皮书发布,一批项目签约……临港集团2021年度创新发展大会召开

新民网   来源:新民晚报 显示图片

新民晚报讯(记者 杨欢)10月28日,2021年度临港集团创新发展大会在临港新片区创晶科技中心举办,大会展示了2021年临港集团科创服务体系建设成果,发布了临港园区科创企业、科创功能型平台重大科技成果及科创生态的建设成效。 

临港集团副总经济师翁巍介绍,过去一年,临港集团全面推进科创服务体系建设,提升集团自身创新发展的能力和服务产业创新发展的能力,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效和荣誉。在产业推进方面,集团园区范围内新增4家、累计10家园区获批市级特色产业园区,同比增长66.7%,占全市总数25%;新增2家、累计8家园区获批市级以上知识产权园区资质,同比增长33.3%;新增3家,累计31家获批市级以上孵化载体资质,同比增长24%;漕河泾创业中心创新实践案例“知识产权科技金融孪生服务”荣获第二届“企业创新实践大奖”。

在企业培育方面,截至目前,集团园区企业中310家拟获2021年度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占全市拟认定总数的14.1%,全市占比大幅提升8个百分点;新增30家企业入选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增长273%,累计41家企业入选,占全市总数15.6%;8家企业入选中国独角兽企业榜单,增加300%,独角兽企业占全市总数18.2%;16家企业入选中国潜在独角兽榜单,增加33.3%,潜在独角兽企业占全市总数19%。市级以上经认定研发机构147家,占全市总数12.17%。

在人才聚集方面,园区企业研发人员超5万人,占园区从业总人数14.8%;园区企业研发费用总额超170亿元,占全市总数的10.8%;园区万名从业人员累计拥有有效发明专利数达到420件,是全市平均水平的6倍。集团园区内共有40项成果(人)获2020年度上海市科学技术奖,占全市总数14.2%;5家企业机构获第二十二届中国专利奖,占全市总数12.2%,其中,君实生物获中国专利金奖,航天控制研究所获中国专利银奖。亘喜生物、之江生物、心玮医疗等多家企业在国内外重要资本市场上市。

图说:临港集团发布科技创新服务标准蓝皮书 临港集团供图

会上,临港集团正式发布科技创新服务标准蓝皮书。标准体系共分4大模块18个标准,涵盖了功能平台和科创服务载体建设标准、科创服务提供标准、运行管理标准和能力评价标准,形成“底板+插件”的标准体系框架。在特色产业园区、创新功能平台、专业特色载体、科创品牌活动的组织实施以及技术转移、创业孵化、企业加速、知识产权、科技金融等专业化服务方面形成一整套科学化、专业化的标准和规范,进一步提升标准的可评、可测、可操作、可复制能力。

作为本次大会的重头戏之一,2021年度“临港园区科创之星”榜单正式发布。经统计,2021年度“临港园区科创之星”中包含独角兽及行业领军企业47家次、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69家次,具有极高科技含量。

大会上还进行了功能型平台生态合作签约仪式,临港集团科创和产业发展部与上海交大平台、智能网联、复旦平台、上海控安等6家功能性平台公司正式签约,根据协议,功能型平台将对临港集团所有园区入驻企业共享可开放仪器设施与研发服务。与此同时,上海交大平台、复旦平台、清申科技等功能型平台与园区企业氢晨科技、科华生物、海事大学分别签订了功能型平台区域示范合作案例协议。

在临港集团科创服务星级合作伙伴签约仪式上,临港集团科产部与上海技术交易所、上海牵翼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上海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上海外服(集团)有限公司等6家科创服务星级合作伙伴代表现场签约。签约仪式后,星级科创服务合作伙伴上海农商银行、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就与园区合作的优秀案例作了交流分享。

临港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袁国华表示,下一步,临港集团将加大投入建设专业特色载体,从软件、硬件、资源上为创新创业企业赋能,促进先进技术的商品化和产业化;也依托各园区的特色产业方向,重点引进功能型平台,通过与知名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开展产学研合作,增强高水平科技供给,提升创新策源能力。建设支撑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的新型基础设施和新技术应用场景。同时还将进一步增强科技金融、知识产权、公共技术、政策辅导等科技服务能力,加大科技成果转化的扶持力度,培育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和科技小巨人企业,为临港新片区建设、上海科创中心建设、五个新城建设、特色产业园区建设、城市数字化转型和“五型经济”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