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前8月中国外贸增23.7% 创10年新高

【侨报网综合讯】中国商务部副部长任鸿斌24日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今年前10个月,中国进出口总额4.89万亿美元,同比增长31.9%,规模已超去年全年,再创历史新高。

4月8日,由南昌铁路装备制造有限公司生产的30万只一次性医用口罩在江西南昌装车,经由上海发往日本,为海外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发挥积极作用。(图片来源:中新社)

中国已累计向全球出口口罩超过3600亿只

综合中新社、上海第一财经报道,任鸿斌指出,今年以来,中国外贸对国民经济和世界经济的贡献日益凸显。前三季度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19.5%,拉动GDP增长1.9个百分点;前10个月,新增备案登记的对外贸易经营者数量达15.4万家,其中绝大部分为中小微外贸企业,有效带动就业增长。

此外,中国深入开展抗疫国际合作,迄今,已累计向全球出口口罩超过3600亿只,助力各国应对疫情、恢复生产,促进了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畅通稳定。今年上半年中国超大规模市场对全球进口增长的贡献率达到14.8%。

中企面临“三多三少”困难

任鸿斌坦言,在中国外贸高速增长的背后,必须清醒看到,外贸发展还存在很多隐忧。谈及当前和今后外贸形势,他表示,当前,世纪疫情和百年变局交织,境内和国际挑战并存,短期和中长期风险叠加。具体到微观企业主体,主要有“三多三少”困难。

“三多”指的是,一是贸易风险多,很多企业的订单被延迟或取消,收汇风险加大。二是成本上涨多,海运运价仍处在高位,原材料价格上涨,反映全球大宗商品价格的路透商品研究局(CRB)指数达到235,较去年低点上涨一倍多。三是供应链堵点多,多国仍未全面复工复产,港口持续拥堵,全球主干航线准班率从去年5月的73.6%下降至今年10月的17%。

“三少”一是订单少,中国PMI(采购经理指数)新出口订单指数已连续6个月位于荣枯线以下。二是芯片少,机构预测供应紧张情况可能持续至2023年。三是制造业劳动力偏少,部分地区外贸企业面临季节性用工短缺。

中国将出台新稳外贸政策

面对企业存在的问题,任鸿斌表示,中国商务部下一步将密切跟踪形势,深入调查研究,针对外贸企业面临的实际困难和需要,会同有关部门做好跨周期调节工作,适时出台新一轮稳外贸政策举措,确保外贸运行在合理区间。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商务部近日印发“十四五”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规划称,将优化进出口商品结构,降低进口关税和制度性成本。扩大先进技术、重要设备、关键零部件进口,增加能源资源产品和国内紧缺农产品进口,开展绿色低碳贸易合作。(完)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