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号530721小行星被命名“南土所星”,江苏这个研究所名字闪耀星空

交汇点讯 12月5日是联合国第八个“世界土壤日”,今年的主题是“防止土壤盐渍化,提高土壤生产力”。在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举办的世界土壤日庆祝活动上,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发现的编号为530721号小行星被命名为“南土所星”。

紫金山天文台行星科学和深空探测研究部主任赵海斌介绍,在太阳系中,地球、火星、木星等大行星都沿着各自的轨道绕日运行。“南土所星”处在火星和木星轨道之间,按照自己的路线和步伐绕着太阳运行,周而复始,永远闪耀在宇宙星空之中。

据介绍,“南土所星”是2007年9月11日由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盱眙天文观测站近地天体望远镜发现的,后续得到了莱蒙山巡天计划、斯特沃德天文台、泛星计划等的多次观测证实,并进一步计算出其精确轨道。2021年7月,紫金山天文台向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提名将530721号小行星命名为“南土所星”,2021年11月8日正式通过国际批复。

“南土所星的轨道偏心率为0.210,轨道倾角为2.158度,轨道半长径为2.400天文单位,其到太阳的平均距离为3.51亿公里,绕太阳一周需3.72年。‘南土所星’在轨道上以每日162万公里的高速奔腾前进,相当于每秒18.8公里的速度在绕日运行,由于距地球有数亿公里,因此从地面上看上去,它在星空中显现出缓慢地移动。‘南土所星’与地球的最远距离达5.84亿公里,最近时只有1.34亿公里。”赵海斌说,今天对“南土所星”的发现与命名是该天体的研究、探测和应用的新起点。随着空间探测的不断发展,未来很有可能会登上“南土所星”等小行星,去探索奥秘,开发资源,使之造福于人类。

“土壤人常年与土壤打交道,工作内容不为人所知,这次得以小行星命名,对土壤人来说是一个非常高的荣誉和鼓励。”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所长沈仁芳说,在国际上中科院南京土壤所也是首个拥有小行星命名的土壤学研究机构,今天国际土壤联合会主席也亲自出席祝贺。

“南土所星”命名仪式后,中科院南京土壤所也举行了世界土壤日学术交流会。今年世界土壤日的主题是“防止土壤盐渍化,提高土壤生产力”。在全球范围内,土壤盐渍化已经成为土壤退化的一个重要问题,土壤盐渍化问题应该受到公众,特别是土壤学家和相关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会上,科研人员围绕“土壤盐渍化治理和盐碱地利用研究的进展与展望”和“‘双碳’背景下的农业碳中和”作了主题报告。

世界土壤日是由国际土壤学联合会(IUSS)在2002年发出提议,经联合国粮农组织大会一致赞同,于2013年3月由联合国大会宣布将2014年12月5日设立为第一个正式的世界土壤日。世界土壤日的设立,目的是让人们意识到健康土壤的重要性和倡导可持续的土壤资源管理。

交汇点记者 张宣 王甜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