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罕见,2000亿白马新股遭弃购1.99亿!真在担心首日“破发”?

12月7日晚间,百济神州发行结果公告显示:网上投资者放弃认购数量为103.25万股,弃购金额约为1.99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在12月6日A股缴款日当天,该股H股突然跳空暴跌13.56%,或影响了中签投资者的缴款热情。

1.99亿元的巨额弃购,此前超过这一弃购金额的,还是2019年底A股上市的邮储银行,再早之前也少有投资者中签后弃购如此多的。

百济神州遭弃购1.99亿元

资料显示,百济神州是一家全球性、商业阶段的生物科技公司,专注于研究、开发、生产以及商业化创新型药物。百济神州2016年在美股上市,2018年在港股上市,此番在A股市场实现上市后,将成为首家“N+H+A”挂牌上市的公司。

据招股书披露,本次科创板IPO百济神州拟公开发行股票的数量约为1.15亿股,其中网上发行1610.75万股,发行价格为192.6元/股,是继义翘神州后年内第二只高价股;募集资金多达222亿元,刷新科创板开板以来生物科技企业最高募资纪录;若全额行使超额配售选择权,则百济神州新股发行数量将扩大至1.32亿股,募资额最高或达255亿元,其在二级市场上的总市值也已超2000亿元。

12月8日,募资200多亿A股上市的百济神州发布A股发行结果,网上投资者弃购了103.25万股,弃购金额约1.99亿元。

本次网上发新股4141.95万股,弃购股份占网上发行股份比例的2.49%。百济神州为科创板新股,科创板新股500股一签,弃购股份有2065签,按照一人一签简单推算,则有2065名投资者进行了弃购。

据了解,自2016年新股信用申购以来,只有1次新股发行遭弃购超2亿元,就是2019年12月上市的邮储银行,遭投资者弃购6.53亿元。2016年之前,弃购2亿元也是非常罕见。

不过从弃购率来看,此次百济神州弃购率为0.78%,并不是太高,在2019年以后上市的新股中排名第八。相比而言,今年11月上市的强瑞技术、天亿马的券商包销比例都在2%以上,邮储银行也近2%。

根据规定,被投资者弃购的股份将由券商包销。百济神州发行公告显示,网上、网下投资者放弃认购股数全部由联席主承销商包销,总计包销股份的数量为103.25万股,包销金额为1.99亿元,包销股份的数量占超额配售启用后扣除最终战略配售后的发行数量的比例为1.06%,包销股份的数量占超额配售启用后发行股份数量的比例为 0.78%。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百济神州的“承销天团”阵容堪称豪华,由中金公司、高盛高华证券担任联席保荐机构及联席主承销商,此外摩根大通证券(中国)、中信证券、国泰君安证券也是此次发行的联席主承销商。也就是说,此次投资者弃购的103.25万股将由上述五家券商包销。

网友:是担心破发么?

对于网上将近2亿的弃购,有网友认为是否担心破发。

值得一提的是百济神州本次A股发行价为192.6元,中一签500股的金额为9.63万元,发行申购日期为12月2日,缴款日为12月6日。投资者兴冲冲的在12月2日申购后,却在12月6日缴款当天,百济神州的H股突然跳空大幅杀跌,暴跌13.56%,收盘价184.3港元,折合人民币为150.52元。

12月6日H股暴跌后,百济神州H股比A股低了42元,相当于H股是A股的7.8折。

有分析人士认为,此次大规模弃购主要在于公司体量大、发行价绝对值相对较高,同时港股存在估值锚,因此有些投资者可能会担忧。但从历史弃购率来看,百济神州的数据并不夸张。

此外,百济神州本次发行引入了“绿鞋”机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其股价“破发”。安信证券此前曾在研报中表示,“绿鞋机制”对于新股上市后短期内的价格具有稳定器的作用,但由于券商买入额度有限以及市场反应的不确定性,“绿鞋机制”的稳定器作用有限。

日亏2357万,高研发盈利能力不足

百济神州是一家全球性、商业阶段的生物科技公司,专注于研究、开发、生产以及商业化创新型药物,于2010在开曼群岛注册成立,由中国科学院和美国科学院“双料院士”、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所长王晓东与麻省理工学院、斯坦福商学院毕业曾担任美国多家生物制药高管的欧雷强联合创办。辉瑞中国“教父”吴晓滨于2018年加入百济神州任总裁、首席运营官兼中国区总经理。

许是得益于创始人的名人效应,百济神州自起步以来便吸引诸多资本关注。公开资料显示,在过去10年的时间里,百济神州在一、二级资本市场累计募资额超过74.56亿美元(约合476亿人民币),明星投资机构高瓴更是全程参与了百济神州的8轮融资,百济神州在资本市场上愈加得心应手。

2016年,在美股资本寒冬、中概股临退市潮之际,百济神州逆势登陆美股纳斯达克,募资1.58亿美元;2018年,港交所新规允许尚未盈利的生物科技公司赴港上市,百济神州又顺势登陆港股,再募资9.02亿美元。截至12月6日,百济神州美股市值已达294亿美元,港股市值也已超2200亿港元。

无论资本怎样抬高百济神州的估值,仍改变不了其连年亏损的状态。招股书显示,2018年至2021年上半年,百济神州净利润分别为-47.47亿元、-69.15亿元、13.84亿元及-24.93亿元。截至2021年6月30日,公司累计未分配利润达到-300.76亿元,报告期内平均每天都要亏损约2357万元。

与大多数创新药研发型企业相似,百济神州亏损的主要原因仍是巨额研发投入。招股书显示,2018-2021年上半年百济神州的研发费用分别为46.60亿元、65.88亿元、89.45亿元、41.51亿元,研发费用率分别为350.88%、223.03%、421.78%、84.88%,累计研发投入242.79亿元。

2020年百济神州的研发投入已达89.45亿元(约14.04亿美元),居国内上市的生物科技企业研发投入之首,约为第二名恒瑞医药49.89亿元研发投入的两倍。但放眼全球,2020年全球销售额前三的国际药企罗氏、默克、强生的研发投入分别为139亿美元、136亿美元、122亿美元,但作为一家“根植中国、放眼全球”的生物科技公司,百济神州想要成长为“全球性”生物科技公司,仍有很大差距。

百济神州也在公告中提示称,公司目前尚未盈利,未来几年将存在持续大规模的研发投入,上市后一段时间内未盈利状态预计持续存在。本次发行存在未来发行人股价下跌给投资者带来损失的风险。发行人和联席主承销商提请投资者关注投资风险,审慎研判发行定价的合理性,理性做出投资。

蜂赢国际综合自中国基金报、证券时报、券商中国、证券之星、财经网、公开资料等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