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这丹东小伙儿:给辽宁一大学生打电话后,骗子崩溃到“我要报警…”

“信不信我联系公安局,

说你是我的同伙。”

大学毕业生小焦接到骗子电话后,经过一番不按套路的对话,彻底让骗子心态崩溃,对方不但开始骂人一度还发出上述威胁。小焦对此表示:“我正准备考研,压力比较大,接完这个电话后把我逗够呛,感觉压力都减轻了。”而当天,大连市另一位市民同样接到了骗子电话,因一时疏忽,结果被骗走38万余元。


大学毕业生接到骗子电话

小焦今年在大连交通大学读完四年本科,目前正准备考研。12月16日下午4时20分左右,小焦突然接到了一个来电显示为香港的电话,对方是一名男子,小焦感觉这个电话很可疑。

首先这个电话是从香港打过来的,本身就很可疑,另外对方自称是支付宝的客服,大公司的客服人员怎么会连普通话都说不好,所以我感觉这是个骗子。”小焦说,当时他随手摁下了手机录音键,将整个通话过程录了下来。

打电话男子准确报出了小焦的个人及学校信息,并询问他大学期间是否开通支付宝账户,得到肯定的答案后,男子表示根据有关规定,当前支付宝学生账户已经禁止使用,必须要改为成人账户,否则会影响小焦的个人征信。

意识到对方是骗子后,小焦决定通过不按套路的说话方式,打乱骗子的节奏,让对方不耐烦,从而主动暴露一些问题。于是小焦没有正面回应骗子,而是反问对方,“电话为什么是从香港打来的?”

对此男子表示,“我们用的是网络插播电话,定位是随机的,你那边显示的是香港是吧?”“对,我这边显示是香港。”“好,先生,这个很正常,可以理解吗?”“我不明白,蚂蚁金服的总部是设在香港还是设在哪里?”小焦表示,他这么说完全是在戏弄对方。


骗子:

“信不信我联系公安局,

说你是我同伙”

随后小焦又提出新的问题:“如果我不将支付宝学生账号撤销会怎么样呢?会耽误使用吗?”男子当即表示,如果不进行转换,会导致小焦的支付宝账户冻结,小焦当即表示:“冻结太好了,我花呗还没有还完呢,冻结了是不是就不用还花呗了?”

骗子一再强调不转换的严重性,但小焦不为所动,反而一个劲的追问对方:“这样我的花呗是不是不用还了?”“会对我的征信有一些影响,会记录在哪里呢?”“我现在是学生账户,如果我考上研究生是否还是属于学生账户?”

小焦的追问彻底让骗子不耐烦起来,他竟然开始说脏话“***(脏话),你一天天问我这些,我要跟你怎么说,我也不知道,你***少说两句好不好。”此时骗子的心态彻底崩了,他开始破口大骂起来,说话也没有任何逻辑可言。

见对方语气开始歇斯底里,但小焦不慌不忙的又给对方撒了一把盐,“我就想问一下,你什么态度啊!”心态已经崩溃的骗子竟然开始威胁小焦:“你信不信我现在联系公安局,说你是我同伙,你信不信?”随后小焦还和对方对飙了几句粤语,小焦说他是丹东人,根本不会粤语,当时配合骗子胡乱说了几句。之后在骗子的破口大骂声中,小焦结束了这次通话。

小焦表示,他最近正准备考研,压力特别大,没想到和骗子的一番对话将他逗得够呛,“感觉身上的压力都减轻了,想不到这种在段子里才可能出现的事情,竟然真的发生在我身上。”小焦说,他希望通过自己的经历给其他在校生或毕业生提个醒,以免再有人上当受骗,“就想给大伙儿提个醒,即便电话那头说出了很多个人信息,大家也要多留个心眼儿,别轻易给电话那头儿的陌生人转账,其实有些骗术并不高明,大伙儿多加警觉就不会上当。”


接到“客服”电话

男子被骗38万余元

同样在16日下午,在大连工作的李先生也接到了一个陌生男子的电话,对方自称是蚂蚁金服的客服,开始李先生也不相信,并提出了质疑,对方立即给李先生发过来一个工作证,一定程度上打消了李先生的疑虑。

紧接着,男子准确报出李先生的个人及学校信息,并利用李先生对支付宝各项功能了解不深,通过一番“话聊”,进一步取得了李先生的信任。“客服”表示,李先生的支付宝账户是学生账户,根据国家有关规定,需要升级为成人账户,否则不但会影响使用,还会影响个人征信。

随后,按照“客服”的要求,李先生下载注册了钉钉APP,还加入了一个会议号,对方通过钉钉指导他进行操作。李先生以前没用过钉钉,对方让他点击视频共享,殊不知按照“客服”的要求进行操作,对方能直接看到李先生的屏幕。

李先生在“客服”的指导下,先后在五六家贷款平台申请借贷,并依照“客服”的要求,将贷出来的钱转给了几个个人账户。“一共向六家贷款平台借贷,其中有四家秒放款,另外两家需要审核,因此没有成功。”李先生说。


根据李先生提供的转账记录,记者看到四笔转账金额分别是178800元、169000元、13000元、23000元,合计383800元。发现自己被骗后,李先生立即拨打了报警电话,目前警方已介入调查此事。

李先生说,他大学毕业没几年,是一个典型的工薪族,每月还要还数千元的房贷,经济压力本来就很大,这些贷款更加让他雪上加霜。希望警方能早日破案,追回被骗巨额款项。

近两年此类骗局高发

记者了解到,近两年来,全国多地出现打着“注销校园贷”名义的新骗局,不少在校以及刚毕业不久的大学生纷纷“中招”,被骗金额少则几千元,多则几十万元。今年10月14日,大连理工大学的博士生唐先生遭遇此类骗局,结果被骗1.26万元。

今年4月,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发布了2021年第1号预警提醒大家警惕“注销校园贷”骗局。

据国家反诈中心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1-8月,全国涉及注销校园贷类的诈骗案件共发案1.7万起,合计损失金额达13.3亿元。


警方提醒大学毕业生或在校生:

1、凡是声称消除校园贷记录、升级学生账户或者清除不良记录,否则会影响征信的,都是诈骗。


2、相关部门并没有推出所谓的“注销校园贷”、“清除不良记录”等操作,个人征信信息也无法人为修改,只要借款后能够按时还清贷款,就不会影响到个人征信。

3、市民如果对个人征信存在疑问的,应当通过当地人民银行征信部门、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信息服务平台或是拨打征信中心客服电话等官方渠道进行咨询,不要轻信陌生来电。

4、如果遭遇电信诈骗,要第一时间拨打110报警。

5、广大市民可以在手机应用市场下载注册“国家反诈中心app”,国家反诈中心app能够帮助甄别诈骗电话、非法网站,保护市民财产安全。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