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2小时看3万7千帧波形图 95后“B超医生”守护春运钢轨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显示图片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1月17日电(宇汝军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王烨捷)今天,2022年铁路春运拉开大幕。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春运前,铁路“B超医生”们已经上岗了。正是因为这群医生的存在,每年这个大规模的迁徙活动才能安全、圆满。

1月14日0时45分,湖州至南京南区间,57956次钢轨探伤车正飞驰在宁杭高铁线上,探伤检测室内灯火通明,3名探伤工正目不转睛地对着面前的显示屏作业着。

“报告工长,各探轮对中情况良好!B超出波情况正常。”

“收到,注意盯控,确保检测数据采集良好。”

正在进行检测情况汇报的是钢轨探伤工、被称为钢轨“B超医生”的吉宇洋。出生于1996年的他,是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大型养路机械运用检修段钢轨探伤车间的一名探伤工。他的任务是通过观测探轮反馈的波形图,及时发现钢轨内部伤损,确保钢轨“健康”状况良好。

三个号位的探伤工正在分工明确地采集数据

“钢轨探伤,就是利用探伤车车底的探轮向钢轨定向发射超声波,通过对反射的波形图进行分析,查找可能存在的钢轨病害。”吉宇洋指着检测室电脑上的画面说,春运期间高铁开行密度大、车次多,每小时几百公里的运行速度会冲击造成钢轨对钢轨产生冲击,诱发出现裂纹、擦伤、核伤等疲劳病害,任何一处细微的损伤如不能被及时发现,后果都不堪设想,“我们的任务就是要通过钢轨探伤车对钢轨病害做到早发现、早处置。”

这一天,吉宇洋要进行探伤检测的是湖州南-南京南-溧水间230余公里的线路。每分钟250帧画面从眼前闪过,他除了要目不转睛盯控一闪而过的波形图,还要及时调整探轮位置,对可疑伤损信息进行标记汇报,如有明显的长大伤损图形,就要第一时间联系工务段进行现场复核确认,以做到确保不漏判、不错判。

吉宇洋说,现在的高铁里程长,列车运行速度快,完全依靠手持探伤仪已无法满足检测精度和效率的要求,这就要靠大型钢轨探伤车进行探伤检测,“这里既是工作场所,也是半个生活空间,它就是我的好搭档”。

吉宇洋眼前的这台GTC-80x型钢轨探伤车,是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和襄阳金鹰重型工程机械有限公司联合研制的第一台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化探伤车。它采用了目前最先进的2D激光自动对中技术,实现了普速铁路探轮偏移标准差2.33mm、高速铁路探轮偏移标准差0.78mm的控制要求,解决了高速检测中探轮自动对中的关键技术难题,有效解决钢轨蛇行磨耗现场检测的问题。

1月14日2时20分,57956次列车缓缓驶入南京南站,此时的吉宇洋已看了近3万7千帧波形图。“正常检测开始后我们连上厕所的时间都没有,所以每次出发前都要把‘问题’提前解决掉,否则必须中途要有人替,稍有不慎就可能造成漏判。”吉宇洋说道。

吉宇洋正在进行出车前参数调试

2时40分,57957次由南京南站开出,吉宇洋目不转睛地盯着电脑上的波形图。“你看这个B型图,这个红色的前向45°里有几个红色的45°栅格,出现在了正常情况下它们不该出现的地方,说明这地方可能存在疑似伤损。”吉宇洋解释说,虽然不是很明显,但一旦漏判,再缺乏后期盯控,就可能发展成大的隐患,甚至影响高铁运行安全。

之后的1个多小时,吉宇洋的精神一直处于高度集中状态,这一趟下来,他看了近4万6千余帧波形图,尽管未发现任何疑似伤损明显的可疑长大伤损,但不代表就能“高枕无忧”,“接下来还会有数据分析工班的同事对采集的检测数据进行二次回放,绝对不能放过任何一处可疑的地方。”

据悉,吉宇洋所在的探伤车组共6名成员,去年春运他们就是在车上吃的“年夜饭”。而今年,他们依然要服从集团公司探伤计划安排,对长三角铁路进行全面探伤检测。“虽然旅客们看不到我们的身影,但服务春运,让旅客平安顺利踏上回家路,我们很自豪,我已经做好不回家过年的准备了。”吉宇洋说。

机组人员正在对车下探轮进行保养作业

32321233,.【新春走基层】2小时看3万7千帧波形图 95后“B超医生”守护春运钢轨,.2022-01-18 03:49:33,.3139,.,.toutiao,.中国青年报客户端,.钢轨,波形图,春运,高铁,病害,铁路,标准差,南京,湖州,南站,医生,作业,溧水,车底,车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