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信诈骗已经盯上中、小学生,老师、家长得注意孩子的压岁钱

光明网 显示图片

  近期

  各大学校要陆续开启寒假模式

  在愉快度过美好假期

  体验新年氛围的同时

  千万不要忘记

  骗子们可是没有假期的

  从2021年未成年人被骗发案分析来看

  寒暑假是未成年人被诈骗的高发期

  而寒假,则是重灾区

电信诈骗已经盯上中、小学生,老师、家长得注意孩子的压岁钱

  为了保护未成年朋友们的财产安全

  蜀黍特意总结了一些

  未成年人常见被骗的类型和案例

  请大家一定要认真阅读

  仔细分辨、提高警惕!

  发案TOP1

  游戏诈骗  占31.2%

  典型案例:

  2021年7月18日,乐清某小学9岁的甲被拉入一个福利群,群主称可以免费领取某网游皮肤,甲信以为真,添加对方QQ后将其父亲的红包提取码截图发给对方,损失金额5万元。

  防骗提醒:

  避免线下交易,账户充值、游戏装备购买一定要选择正规的平台进行交易。凡是交纳各种保证金、免费赠送、扫描免费领取的,基本都是骗子。

  发案TOP2

  假冒身份 占15.4%

  典型案例:

  2021年10月10日,乐清某中学14岁甲在上网时收到同学QQ消息,称自己表姐喝酒住院想借钱支付手术费。甲同意后对方发来一张3800元的转账截图并称到账会有延迟。甲就扫描对方的付款码进行转账,转账后和同学本人求证才知对方QQ被盗,损失金额1680元。

  防骗提醒:

  如果遇到有人通过QQ、微信、微博等聊天工具与你联系,且涉及到转账的,一定要通过电话和本人证实,以免被骗。

  发案TOP3

  充值返利 占14.0%

  典型案例:

  2021年3月27日,乐清某中学14岁的甲QQ内看到有陌生好友发信息称有送礼物活动。甲联系对方后被拉入一个福利群,被群主引诱用其母亲的手机扫描对方的二维码充值,并谎称钱不会转出去。甲扫码后最后发现卡内余额减少,对方将其拉黑才知被骗,损失金额8万元。

  防骗提醒:

  牢记天上不会掉馅饼,有的只是陷阱。免费赠送、要你扫码的,都要留个心眼。

  发案TOP4

  兼职刷单 占10.4%

  典型案例:

  2021年1月,乐清某中学13岁的甲在家中上网时看到一个刷单兼职的广告,点进去后下载了一款名叫“企业QQ”的APP,在该APP内根据客服的发来的二维码进行转账即可返现。2月2日,客服以“需要做大单”“转账额度不够”“还需继续刷单”为由要其转账,甲用其母亲手机转账后对方仍要求转账,才知被骗,损失金额10.6万元。

  防骗提醒:

  网络刷单本就是违法行为,骗子为获取受害者信任,前期会返还小额刷单佣金让受害者尝到甜头,之后加大刷单金额进行诈骗。大家一定要保持清醒,不要被蝇头小利所诱惑。

  发案TOP5

  购物消费 占8.1%

  典型案例:

  2021年2月11日,15岁的甲在家中上网时收到陌生人的消息称购买手机只需要投票和0.1元钱,甲按照对方的要求下载了一款名为“C5GAME”的游戏平台。骗子谎称在平台购买商品,结算时钱会全部返还,甲陆陆续续通过其母亲的支付宝内的余额和花呗进行支付,共计损失金额49.4万元。

  防骗提醒:

  线上交易时,一定要选择正规的平台,确保商家和商品的真实性。对于异常低价的商品一定要提高警惕。

  “神兽”回笼

  是一家团圆、联络感情的好时候

  家长们要多抽出时间关心陪伴孩子

  未成年人判断能力较弱

  要多加强对孩子的防诈教育

  看好自己“钱袋子”

  不要把手机支付密码及银行卡密码

  等信息透露给孩子

  如有发觉被骗

  立即止损并保留好证据

  拨打110或全国反诈劝阻热线96110

  进行咨询、举报!

  素材来源:天下有诈

来源: 平安三门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