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路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的“浙江作为”:扩中提低、山海协作

“2022年,浙江必须始终坚持以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为总牵引,用好‘金字招牌’,扛起政治责任,通过共同奋斗把‘蛋糕’做大做好,通过制度安排把‘蛋糕’切好分好。”1月17日,在浙江省十三届人大六次会议上,浙江省代省长王浩(1月21日已当选浙江省省长)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表示。


回顾刚刚过去的2021年,王浩表示,浙江省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扎实开局”:制定出台了实施方案,谋划实施扩中提低等重大改革,启动28个首批共同富裕试点,40余家省级部门出台了配套落实政策,重点突破、合力推进的良好态势全面形成。



扩中提低,即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这也是浙江省探路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总结出的主要举措之一。在浙江省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委员通道”集中采访活动中,浙江省政协委员、民进温州市委会主委王丽峰表示,“扩中提低”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关键,要坚持以高质量发展为基石,在高质量发展中实现高水平“提低”。


多位浙江省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在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也建议,需要强化低收入农户的兜底保障,拓展增收渠道和救助服务,同时加快交通、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山海协作等方式因地制宜推动山区26县产业跨越式发展。


“从数据指标等方面来看,外界并不怀疑浙江省是否能完成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任务目标。”在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陈耀看来,“实际上,浙江省更重要的任务是探索出可以在其他地区推广复制的、具有示范意义的相关举措,以推进全国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


代表委员建言献策


在今年浙江省“两会”中,共同富裕成为了代表、委员们最关注的话题之一。


据了解,在此期间,民革浙江省委会提交了《助力我省低收入农户增收,助推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的提案。


浙江省政协常委、民革浙江省委会副主委、浙江工业大学教务处处长计伟荣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农业经济增长对低收入农户的增收作用在逐渐弱化,应该进一步开发就业岗位,稳定低收入农户的工资性收入;开辟面向低收入农户的公益性岗位,挖掘城市低技术含量服务业的就业潜力,以工代赈。同时,城区和协作县市应该协同出台定向招工、定向用工、定向补助等优惠政策,鼓励市域内企业优先录用本地低收入农户就业。


对于农村和农户闲置资产的处置问题,计伟荣建议,要充分挖掘盘活集体性土地、公房、林场、水域等资产,增加集体收入,提高农户分红收益;引导和鼓励无劳动能力的低收入农户依法依规流转土地经营权、山林经营权等闲置资产入市增收;加快推进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增加低收入农户财产性收入。


据统计,浙江省低收入农户在第一、二、三产业人员占比分别为52.0%、 16.3%、29.4%,低收入农户大多依靠农业增收。


计伟荣认为,应该加强产业植入,提高低收入农户的经营性收入。具体举措包括:开发农村新业态,大力发展“一村一品、一乡(县)一业”,推动乡村休闲旅游业发展,从而带动农家乐、洋家乐发展;衍生康养消费,开发旅游特色产品,让低收入农户在乡村旅游产业链中创业增收;引入行业龙头企业,发展绿色生态农业,推动特色种养业发展,提高农产品品质和附加值,借助网上农博、直播带货等渠道帮助低收入农户创业增收等。


来自浙江省温州市的浙江省人大代表、民建省委会副主委、温州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徐育斐则建议,以产业跨越式发展打造山区26县共同富裕的“浙南板块”。


在徐育斐看来,应该启动温武吉铁路(温州-武夷山-吉安)规划建设,在泰顺、文成设站;推进温福高铁在平阳、苍南设(并)站,畅通温州南部山区县对外交通大动脉;构建高速公路、城际轨道和国省干道等多层次的交通网络覆盖山区县偏远地区。


温州民营经济发达,民营企业家众多。对此,徐育斐表示,温州市“山区五县”(永嘉、平阳、苍南、文成、泰顺)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当地在外经商办企业的居民不仅数量多,而且不乏上市公司、行业商会会长和实力雄厚的企业家。温州市“山区五县”应该做好“引资回乡”工作,而且产业集聚区的招商引资策略要从单纯地减地价、提供政策优惠等“要素成本优势”向产业聚集和产业配套、环境友好的“环境优势”转变。


多措并举合力“补短板”


2021年6月10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发布,浙江被赋予先行探索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重大使命。


《意见》提出:“到2025年,浙江省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取得明显实质性进展;到2035年,浙江省高质量发展取得更大成就,基本实现共同富裕。”


此后,为贯彻落实《意见》确定的“以解决地区差距、城乡差距、收入差距问题为主攻方向”等任务,浙江省出台了一系列举措。


山区26县一直是浙江区域均衡发展的“短板”。据了解,这26个县全部位于山区,2020年的GDP总量为6238亿元,仅占浙江全省的9.65%,与浙江沿海等发达地区存在明显的发展差距。浙江省委书记袁家军曾表示,山区26县能否实现跨越式高质量发展、能否取得标志性成果,事关现代化先行和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全局。


2021年7月,浙江省委召开山区26县跨越式高质量发展暨山海协作工程推进会。随后,《浙江省山区26县跨越式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1~2025年》印发。根据实施方案,浙江省将通过做大产业扩大税源行动和提升居民收入富民行动“两大行动”,争取到2025年使26县人均GDP超过浙江全省平均水平的70%,达到全国平均水平。


根据浙江省发布的信息显示,在2021年前三季度,山区26县全体、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30792元、40357元和20125元,同比分别增长12.5%、11.3%和12.2%,增速分别比全省高1.1%、0.3%和0.6%,分别比全国高2.1%、1.8%和0.6%。


从具体的数据指标方面来看,2021年,浙江省共同富裕三大核心目标之一的缩小城乡差距也取得了实质性成效。据浙江省农业农村厅披露的信息显示,2021年,浙江省实施先富带后富“三通步”行动,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城乡收入比1.94,比2020年缩小0.02,相当于农村居民收入多增加300元左右,城乡收入比连续9年呈缩小态势,低收入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6491元,比2020年增长14.8%,已全面消除年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9000元以下现象。


根据浙江省正在编制中的“扩中提低”行动方案,浙江省将通过五大路径率先探索构建“橄榄型”社会结构。具体包括:促增收,全面拓宽居民增收渠道;优分配,创新完善分配调节机制;强能力,加大普惠性人力资本投入;重帮扶,加强困难群体帮扶;提品质,全力减轻不合理负担。


浙江工商大学校长、浙江大学社会治理研究院院长郁建兴指出:“浙江省目前出台的社会政策,除救济补助外,还要注重提升能力和技能。此外,当前紧迫的任务是要消除城乡二元结构等制度因素所导致的差别,比如说垃圾清运费、路灯电费等在城乡统一制度下支付,城乡公交车班次在统一制度下安排等。”


打造共同富裕示范样板


除了浙江省级层面规划共同富裕蓝图外,浙江省各地级市也先后出台了推动共同富裕示范区城市建设的行动计划,共同描绘共同富裕“路线图”。


在陈耀看来,杭州、宁波和温州等城市各具优势。例如,杭州市的数字经济发达,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较高,可以在“先富带动后富”方面探索缩小收入差距的具体举措;而宁波市的制造业基础雄厚,能够在高质量发展中实现突破;温州市则由于民营经济发达,可以在如何推进“第三次分配”等方面进行探索。


身为浙江省会和第一大城市,杭州市是全省经济的“排头兵”。《杭州争当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城市范例的行动计划(2021~2025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指出,到2025年,杭州市人均生产总值将突破18万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8.5万元,城乡居民收入倍差缩小到1.7以内。


杭州市还在《行动计划》中表示,将扛起省会城市和沿海发达城市的责任担当,为全省、全国大局多作贡献。包括深入推进杭州都市区、都市圈建设,规划建设杭绍、杭嘉、杭湖三大一体化合作先行区等。


宁波市则发布了《宁波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先行市行动计划(2021-2025年)》,提出要成为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先行市。在具体行动中,排在首位的是“十百千万”产业创新行动,意在为推进共同富裕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其中,“十”指打造十大标志性产业链,“百”指建设百家重点研发创新平台,“千”指培育千亿级企业梯队,“万”指打造万亿级数字经济产业。


在《温州打造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市域样板行动方案(2021-2025年)》中,温州市则提出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完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城乡融合发展等8个方面做到先行示范,全力打造创业之都、创新之城、创富之市,打造具有温州鲜明标识的共同富裕示范样板。


如今,距离浙江省被赋予先行探索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重大使命已有半年,成效也开始进一步显现。


根据浙江省日前发布的最新统计数据,2021年,浙江全省11市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倍差均比2020年进一步缩小,其中,嘉兴、舟山、湖州、绍兴、宁波、杭州、衢州和台州分别为1.60、1.61、1.65、1.71、1.72、1.75、1.86和1.92,城乡差距均小于全省平均水平;温州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倍差为1.94,与浙江全省平均水平持平;金华和丽水分别为2.00和2.02,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此外,在2021年前三季度,浙江全省11市GDP增速均保持两位数增长,超过全国同期平均水平,近两年平均增速也均高于全国同期平均水平。


  • 金融政策支持优质项目收并购 房企并购票据迎“破冰”之旅

  • 北京二手房贷款发放暂时加速 成交量复苏

  • 房地产并购融资开闸 银行、房企争相发债

  •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加速度”

  • 多地吹响“专精特新”培育号角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