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 | 24小时“在线”,这群采样“接单人”春节加足马力不减配

文汇客户端

“叮铃铃……”一阵电话铃声骤然响起,划破了深夜的寂静。还在办公室的浦东新区人民医院护理部主任江萍立刻接起电话,新的采样任务来了。

近期,全球新冠肺炎疫情仍在持续,伴随着春运人流的增加,上海“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压力陡增,排查、协查任务繁重。浦东新区人民医院是距离浦东国际机场最近的综合性医院,也是与时间赛跑的战“疫”急先锋。

“院采、外采,还有一些零星采样任务……”作为整个护理部的协调者,江萍也是“接单人”,她调配的这支448人的核酸采样队,几乎汇集了浦东新区人民医院所有经过采样培训的护士。

GetAttachment.jpg

正是这支护士团队兢兢业业的工作态度,让江萍有了从容应对任务的底气:“我们的护士在家是妻子、女儿、妈妈……可只要电话铃声一响,便立马化身为白衣战士,没有丝毫犹豫。我们的团队总是时刻准备着,不论严寒酷暑、白天黑夜,24小时响应。”

深夜“接单”已成家常便饭

新任务到达,采样单上显示78人,这需要一个个电话核实、确认。自去年12月18日以来,针对密接或次密接的零星采样任务络绎不绝。跑赢病毒,深夜“接单”早已成常态。

江萍对这一切显然已了然于胸。拿到单子后,她立刻与护理部副主任周艳、护理部主任助理曹英华等人分摊名单,随后一个个电话确认受采人地点,在家还是已到隔离点,根据地点调整下一步工作计划。确认完所有地址后,再梳理归类、划分片区,确保工作“不留白”。短短半小时,医院采样队已奔赴一线采样。

对于这群深夜“接单人”来说,凌晨的电话铃声再熟悉不过。“晚上别想睡觉,睡也睡不踏实。”几乎是条件反射,只要电话一响,江萍就会立刻查看手机。

GetAttachment (1).jpg

不久前,浦东某处隔离酒店有外采需求,任务量不算大,但时间点很尴尬——凌晨1点。江萍在心中默默掂量了一下,选了两名高年资护士。安排好一切,她也不敢休息,等待护士们确认到达、开采的消息。可时间一分一秒过去,音讯全无。

怎么回事?电话打不通、微信无人回……直至凌晨4点多,终于来了消息——原来酒店内所有工作人员都进入了隔离状态,两名护士只得一人推着采样车,扫码贴码,另一人逐个房间敲门、采样。百余人全部采完,花了三个多小时。53岁的护士长邵红因为过于劳累,血压直接飙升到200多毫米汞柱。两人回到医院已是早晨5点多。

直到此时,江萍才稍稍安下心来,又是一夜无眠。

加足马力开足窗口,春节“不减配”

这段时间,国内本土疫情波动,主动检测、春节返乡等多重需求叠加,浦东新区人民医院的院内采样点也迎来大客流,日均采样超6000人次,检测需求量不断攀升。

“我们现在平均每天有30个护士要外出采样。年关之时,人手难以协调,必须加班了。”在江萍的协调下,护理部顶住压力,提供24小时核酸采样服务,白天更是“加足马力”开满9个采样窗口,晚上增至2个窗口,“最近,凌晨4点到早上8点也有将近2000个人来采样,任务不轻的”。

春节之前,浦东新区人民医院的核酸采样“排片表”已经出炉,配置依旧“豪华”,20余名护士坚守岗位,50名护士备班待命,以备不时之需。“不减配”的背后是护士们“舍小家为大家”的坚定选择。

GetAttachment (2).jpg

曾多次带队进驻隔离点、执行外采任务的周艳甚至为了平衡工作与家人的休息,直接将床安在了客厅,“通宵接电话方便”。

“家人肯定是有怨言的,不过最终只能选择理解。”令曹英华感动的是,丈夫总会默默给她的手机充满电。妈妈则告诉她:“抗疫这件事我们老百姓就要配合。我知道你很辛苦,但这件事你必须去做。”

令人欣慰的是,团队里的年轻一代经由疫情反复锤炼,快速地成长了起来。00年出生的护士谈海琳曾连续2个月进驻隔离点,“小姑娘外采非常有经验,我一看到名单里有她就非常放心。”江萍说。

也有护士曾经开玩笑地跟江萍说,“看到你的电话就讨厌,真想拉黑你。”但事实是,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全体队员除了本职工作以外,随时待命、随叫随到的24小时“在线”已成习惯,即便是凌晨的任务也从未出现过无人响应的情况,更是从没有一个人撂过挑子。

也正是众多像他们一样的白衣战士,筑起了我们疫情防控的屏障!


  作者:李晨琰

  编辑:王布米

图片摄影:施蕾婷

视频制作:李晨琰

责任编辑:姜澎 唐闻佳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