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残奥会要闻|让残疾人在运动中收获快乐和自信

2019年以来,北京市残联以全市无障碍专项行动为契机,积极推动冰雪运动场地和冬奥冬残奥场馆无障碍环境建设改造,方便残疾人朋友就近就便参加冰雪运动。北京市残疾人冰雪嘉年华参加人数从2016年的不足5000,到2019年已突破3万。北京是中国残疾人冰雪运动快速提升的一个缩影。截至目前,全国每年参与冰雪季活动的残疾人已超过30万人次,冬残奥会专业运动员也已发展到了近千人。越来越多的残疾人有机会参与冰雪运动,享受冰雪运动的快乐。

北京冬残奥会延庆赛区国家高山滑雪中心无障碍设施建设基本完成。

残疾人就近就便参与冰雪运动

第一次来到气膜结构的冰壶场地,李胜侠兴奋地一连投了好几壶。只见她左手扶着助推器,右手掷壶,将冰壶准确掷入“大本营”。“这场地真不错!”去年刚开始接触冰壶运动的她,对场馆设施赞不绝口。

3月1日,北京市残疾人文化体育服务中心举办开放日活动,让普通人得以感受“国际大赛”的标准。

去年新落成的北京市残疾人文化体育服务中心冰壶冰球馆,是北京轮椅冰壶队的训练场地。在保障北京轮椅冰壶队日常训练的同时,场馆还有序面向基层残疾人开放。场馆设有国际标准的冰壶赛道,还设有高清摄像、计时计分和图像回放等训练比赛辅助系统。为方便残疾人使用,场馆内外还采用了全方位无障碍设计。

“轮椅冰壶和普通冰壶运动的区别在于没有刷冰,运动员需要坐在轮椅上比赛,其他方面如像场地、规则等都是一样的。”服务中心群众文化体育负责人董维军介绍,为了方便残疾人,场馆设置了自动门、无障碍扶手、无障碍卫生间、无障碍座席等设施,并在赛道处设置坡道,将以人为本的理念融入到场馆设计之中。

积极打造无障碍环境,是带动残疾人朋友亲近冰雪、参与冰雪运动的重要途径,最终目的就是方便残疾人朋友就近就便参加冰雪运动,让他们进得去、玩得好。

工作人员在国家高山滑雪中心展示场馆内的无障碍车辆。

更多残疾人享受冰雪乐趣

欢乐、自信、超越。蓬勃发展的冰雪运动,让残疾人在参与中收获了快乐,也收获了自信。

去年4月,大兴区举办首届冰壶联赛,来自区残联的两支队伍一举包揽市民组比赛的冠亚军,令人刮目相看。这支队伍主要由听障、轻微视障和轻微肢残的残疾人组成,组建时间并不长。“全凭喜欢。”队长谭健这样介绍获胜的秘诀。

“轮椅冰壶让我更快乐,也更加自信。”轮椅冰壶运动员、平昌冬残奥会冠军王蒙说的一席话,最能代表残疾人朋友参与冰雪运动的感受。随着越来越多的残疾人在冰雪运动中找到乐趣、收获自信,残疾人参与冰雪运动的积极性越来越高,进一步助推了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氛围。

从2016年起,北京每年举办全市残疾人冰雪嘉年华活动。最初不足5000人参与,2019年增加到了3万人。如今,残疾人冰雪嘉年华活动已成为首都残疾人参与奥运、赏冰乐雪、冬季健身的品牌活动。

旱地冰壶、室内冰蹴球、冰上融合龙舟……为方便残疾人朋友就近就便参加冰雪体验活动,北京市残联还研发推出了一批适合残疾人广泛参与的模拟冰雪项目,把快乐和自信的种子播撒到各个社区。

中国残奥冰球队在国家体育馆训练,备战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

冬残奥运动水平快速提升

群众性体育活动日渐丰富的同时,残疾人参与体育赛事也逐步增多,越来越多的残疾人运动员参加国内国际残疾人体育赛事,勇于挑战,超越自我,展现自强不息、顽强拼搏的精神,成就出彩人生。

特别是北京冬残奥会的成功申办,为中国冬残奥运动发展带来重大机遇。中国组织训练营选拔优秀运动员,加强技术力量培养和国际合作,聘请国内外高水平教练员,组建国家集训队,高山滑雪、冬季两项、越野滑雪、单板滑雪、冰球、轮椅冰壶等6个冬残奥大项全部纳入全国残运会赛事,推动了29个省(区、市)开展冬季项目。

《中国残疾人体育事业发展和权利保障》白皮书数据显示,自2015年至2021年,全国开展的冬残奥会大项由2个拓展到6个,实现了比赛大项全覆盖;运动员由不足50人发展至近千人,技术官员从无到有发展到100多人。2016年以来,中国残疾人运动员参加冬残奥系列国际赛事,共获得47枚金牌、54枚银牌、52枚铜牌。中国将有96名运动员参加北京冬残奥会全部6个大项其中73个小项的比赛,与2014年索契冬残奥会相比,参赛运动员增加了80余名,参赛大项增加了4个、小项增加了67个。

北京冬残奥会3月4日将拉开大幕,全世界的目光再次聚焦残疾人冰雪运动,中国残疾人体育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必将推动国际残疾人体育运动“一起向未来”。

更多内容尽请关注冬残奥会会刊

来源:冬残奥会会刊 | 记者 王琪鹏 任珊

流程编辑:u060

版权声明:文本版权归京报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改编。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