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角|线性资本黄松延:汽车产业链发展机遇在于加速“国产替代”

本报记者 陈茂利 北京报道

3月11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闭幕,两会期间“智能汽车” “高质量发展”成为汽车、科技行业热议话题。2022年,我国汽车产业的转型之路在哪里?汽车价值链重塑面临哪些新机遇和挑战?如何看待科技公司与车企之间的竞争合作关系?

在《中国经营报》触角学院“解码商业公开课”子栏目“零观汽车”举办的主题为“洞见科技,解读智能汽车新机遇”嘉宾对话中,线性资本董事总经理黄松延分享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据了解,线性资本成立于2014年,聚焦于数据智能和前沿科技。目前线性资本共管理9只基金,总规模约20亿美元,以天使至A轮领投为主。在他们的投资名单上,有地平线、神策、特赞、酷家乐、Rokid、思灵机器人等多个行业头部企业。

汽车产业转型的方向在哪里?这是全球车企都在探索的问题。基于在汽车行业多年积累的投资经验,黄松延一针见血地指出,汽车企业转型方向在于电动化和智能化。“过去,中国汽车行业有过多次转型,但相对来说做得不是那么好。现在,赶上电动化和智能化浪潮,使得国内外车企都在同一个起跑线上。”

黄松延表示,他在汽车行业看到了企业正在积极拥抱智能化、电动化浪潮。“在电动端,我们看到了像宁德时代这类三电系统做得非常优秀的企业;在智能端,我们看到很多传感器厂商以及算法厂商做得都非常好。”

在软件定义汽车时代,汽车的价值链和供应链重构的速度在明显加快。传统的供应链增长已经呈现相对乏力的态势,由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驱动的新的供应链正在发展,成为价值创造的主要环节。当下,汽车价值链重塑面临哪些机遇和挑战?

黄松延认为,“汽车产业链发展机遇不止是国产替代,更是让我们的技术和产品在国内外都具有竞争力。”据了解,黄松延所供职的线性资本非常重视投资基于智能汽车提供解决方案的企业。

黄松延说:“我们投资了睿维视,这是一家做3D AR- HUD(车载抬头显示系统)的科技企业,它的创始团队是从剑桥回来的。他们为什么做这个事情?这是因为随着智能化在汽车领域的快速渗透,HUD的作用正在被逐步放大。睿维视全球首创的无楔形模HUD光路方案可大幅降低HUD的使用成本。同时睿维视新型的AR-HUD架构可实现有深度信息的真3D显示,能够大幅提升显示效果,相比市面上的其他方案,具有明显的代际优势。”

一位长期专注国内汽车和新能源产业投资的业内人士与黄松延观点一致:“以前汽车从整车到供应链都是以海外为主,随着供应链的国产替代化,国内供应链有敏捷反应、成本控制、自主可控等几大优势。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的趋势推升出动力电池、功率器件、汽车半导体、智能驾驶和座舱等市场空间足够大的领域,新机遇不断涌现,预计每个领域最终会出现两到三家中国的领先企业。”

黄松延强调,供应链国产替代也存在挑战。“比如说芯片主要是国外的公司垄断,国产化程度非常低,所以挑战还是蛮大的。尤其是车规级芯片要求非常高,做出来还得有主机厂愿意给你check list(检验),实际上做一款车规级芯片是一个长周期的事情。好的点在于,我们看到这些新的造车势力很愿意接受新鲜事物,只要你的技术领先,产品做得非常好,大家就愿意尝试。5~10年前,你想做供应链创新,主机厂是很难接受的。”

有关资料显示,线性资本的投资风格是“从早期切入,全阶段覆盖”。这使得线性往往能在早期捕捉到初创公司。若被投企业可以持续证明成长潜力,线性会在后续轮持续加注,并且乐于担任“免费FA”的角色,帮助被投企业对接其他优秀的投资机构。

作为投资人,黄松延在受访中曾表示能给他带来成就感的,不是被投企业一定要变成独角兽,也不是融很多钱和上市,而是技术能经得住市场考验,最核心的坎儿能过去——从技术到产品,再到商品。

(编辑:张硕 校对:颜京宁)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