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烟台、威海等山东8市实现社会面“动态清零”

光明网 显示图片

  青报君从今天下午召开的山东省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获悉,2022年3月20日0时至24时,全省报告新增本土确诊病例11例,新增本土无症状感染者286例,本土无症状感染者转为确诊病例2例,新增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主要出自隔离管控的重点人群。上述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均在接受集中隔离治疗和隔离观察。

  随着各项防控措施的落实,我省疫情形势持续趋稳向好。昨日,青岛、烟台、日照、德州、潍坊、威海、淄博、临沂8个市实现社会面“动态清零”,其中,德州、烟台为零新增,日照连续6日零新增。滨州市防控效果逐步显现,昨日报告新增感染者数量较前一日明显减少,且全部出自集中隔离点、封控区和管控区,社会面疫情得到有效控制。

  3月20日,省委书记李干杰调度重点地区疫情防控情况,对社会面动态清零提出明确要求,强调要进一步强化措施,按既定计划实现目标任务。省委副书记、省长周乃翔主持召开视频会议,对全省当前疫情防控作出部署,要求以最大力度尽快实现社会面“动态清零”,并调度滨州、威海、淄博社会面清零工作进展情况。

  在这次疫情防控中,我们始终坚持精准防控、科学施策,努力以最小代价实现最大防控效果。着力推进科技赋能,优化“健康码”场景应用,健全完善应急处置预案,为疫情防控提供有力科技支撑。着力优化“哨点”设置,把发热门诊作为发现感染者的重要途径,实施闭环管理、细化处置流程、严格院感防控,守牢传染病防治的“第一道关口”。着力做好线上教学辅导,科学设计居家学习方案,加入心理疏导、家务劳动、动手实践等丰富多彩的内容,引导学生尽快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方式。

  山东:线下教学的各级各类学校

  每校每班每日学生核酸抽检比例

  提高至20%以上

  关于山东省内学校疫情防控工作,发布会提到:

  省委高度重视学校的疫情防控工作,已经多轮部署调度,推出了台账、清单、流程、规范。针对当前疫情防控的形势,我们细化完善了各学段教育机构疫情防控方案,全面排查风险隐患,按照“一地一策”“一校一策”落实落细防控措施,要求必须严格落实、认识到位、点上控住、面上深挖、源头严管、保障资源,书记、校长每天按台账挂图作战,一项一项督查落实,坚决堵住漏洞,确保学校防控安全底线。

  一是织密日常防线。重点指导各地各学校扩围加密学校核酸检测,对实施线下教学的各级各类学校(幼儿园)每校每班每日学生核酸抽检比例由10%提高至20%以上,严格执行教职员工每周2次、高暴露人群每日1次核酸检测制度。

  二是织密应急防线。指导各地学校动态调整完善突发疫情应急处置预案,常态化开展演练演习,全面规范应急处置流程,配齐配足防疫物资,一旦发生疫情立即启动一级应急处置机制。

  三是织密安全防线。强化物品供应、后勤服务、学生管理等措施,做好学校食品卫生、饮用水等校园安全工作。

  同时,我们还将做好生活保障暖心服务、心理辅导暖心服务、线上教学暖心服务、家长沟通暖心服务“四个暖心服务”。

  省教育厅今起开通心理咨询电话,

  这些时间段可拨打

  省教育厅从今天起开通心理咨询电话,帮助广大师生积极做好疫情期间的自我心理建设,促进心理和谐健康发展。号码为0531—86981989的热线,服务时间为每日上午8:30—11:30,下午14:00—17:00。服务时间将根据疫情形势变化及时作出调整。各市、县(市、区)、学校也将陆续开通心理咨询热线或心理辅导电话,免费为师生提供心理咨询服务。

  居家隔离期间,

  如何自我心理调适?

  省精神卫生中心专家权威解答

  发布会提到,居家隔离,改变了日常的生活、工作和交往方式,人们的内心会产生孤独隔离感和应激反应,警觉水平很高,这是一种自我保护,目的是提高适应性和应对能力。但是如果反应过度或不恰当,就会给身心带来不利影响。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判断一下自己目前的心理健康状况:情绪上是否有恐惧紧张、焦虑不安、抑郁悲伤等。身体上是否有失眠、头痛头晕、胃肠不适、心慌胸闷、肌肉紧张等表现。认知上是否存在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反应迟钝、判断和理解能力下降等。行为上是否有过激行为、怕脏等盲目消毒、不健康行为增多(吸烟、喝酒)等。

  如果目前出现的上述表现不影响正常工作、生活,通过自我调节可以改善;如果影响正常的工作、生活且持续时间超过2周,则应尽早寻求专业帮助。

  那么应该如何进行自我心理调适呢?现在我们中心正在开展生活方式医学研究,坚持以心理调适为主线,涵盖生活的方方面面,疫情期间,居家隔离人员同样适用。

  一是接纳情绪反应。这是一种正常的应激反应。不必压抑和否认这些情绪,要认识、接纳和理解这些反应。

  二是科学的信息管理。要从官方渠道平台获取有关疫情的信息,科学认识疫情性质、流行情况等,不过分关注负面报道,不信谣不传谣,不过度解读,积极关注防控信息,学习掌握防控知识。

  三是坚定战胜疫情的信心。我国疫苗接种覆盖率高,前期已经积累了控制疫情的经验和方法,要积极配合国家的防疫政策,相信祖国强大的科研能力、医疗能力,心存战胜病毒的信念,将十分有利于居家观察时的情绪调节。

  四是保持稳定健康的生活方式。做好自我防护、生活起居规律、保持饮食平衡,保证睡眠充足,这也是提高免疫力的必备条件。

  五是转移注意力。适度的室内运动(健身操、瑜伽等),有助于释放压力。做感兴趣的事情(听音乐、读书、看剧等)充实精神世界。或者学学烹饪,和家人共同享受美食,让自己放松和愉悦。

  六是建立人际互动。陪伴父母、夫妻沟通、亲子互动(交流、游戏、陪伴)、朋友联络、分享感受,增强心理上的相互支持。

  七是调节情绪。可以通过表达情绪(倾诉、写日记)、听舒缓的音乐、冥想、放松训练(呼吸放松、肌肉放松、想象放松等,这些方法我们中心的抖音上有很多视频)等等进行情绪调节。

  八是寻求专业帮助。如果自我调节无效,影响正常工作生活,需要寻求专业帮助,可拨打山东省精神卫生中心的心理咨询热线0531-86336666,热线时间为工作日的每天上午8:00—12:00,下午13:30-17:30,服务时间将根据疫情形势变化及时做出调整。


  综合自观海新闻客户端

来源: 青岛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