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什么是封控区、管控区、防范区?


什么是封控区

管控区和防范区?

众志成城 抗击疫情


“封控区”“管控区”“防范区”

这三者究竟有何区别?

左旗新闻带你

一文读懂!


划分标准

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的居住地所在小区及活动频繁的周边区域可划为封控区。


病例发病前2天或者无症状感染者检测阳性前2天起至隔离管理前,如其对工作地、活动地等区域人员造成传播的可能性较高,且密切接触者、密接的密接追踪判定难度较大,也可将相关区域划分为封控区。


管控措施

封控区实行“区域封闭、足不出户、服务上门”。


居住人员赋予黄码,严格落实居家隔离措施,安排24小时巡逻值守,防止人员外出流动,做到足不出户、车不出区,所需生活物资送货上门。


对因就医等确需外出人员,须经社区出具证明并做好审核登记,安排专人专车,全程做好个人防护,实行闭环管理。


封控区全体人员“只进不出、严禁聚集”,封控的第1、4、7天分别进行一次全员核酸检测。


解除标准

在同时满足以下条件时可解除封控:


近14天区域内无新增病例或无症状感染者;


区域内最后一名密切接触者自末次暴露超过14天,核酸检测为阴性;


解封前2天区域内所有人员完成一轮核酸筛查,均为阴性。


划分标准

病例发病前2天或者无症状感染者检测阳性前2天起至隔离管理前,如其对工作地、活动地等区域人员具有一定传播风险,且其密切接触者、密接的密接追踪判定难度较大,将相关区域划为管控区


管控措施

管控区实行“人不出区,严禁聚集”等防控措施。


管控区原则上居家(参加统一核酸筛查除外),每户每2天可安排1人在严格做好个人防护的前提下,划区域、分时段、限人员到社区指定地点购买生活物资。


对因就医等确需外出的人员,由社区出具证明并做好审核登记。所有出入人员落实查证、验码、测温、登记及48小时核酸检测报告。居家时也要佩戴口罩,尽量减少家庭成员之间的接触,做好环境消毒、居室通风等措施。


除保障居民正常生活需求的商场、超市和农贸市场外,其他密闭公共场所全部关闭。


管控区内发现核酸检测阳性者,立即转为封控区。


解除标准

同时满足以下条件时可解除管控:


近14天区域内无新增病例或无症状感染者;


区域内最后一名密切接触者自末次暴露超过14天,核酸检测为阴性;


解控前2天区域内所有人员完成一轮核酸筛查,均为阴性。


划分标准

县(区)内封控区、管控区以外的区域均为防范区。


管控措施

防范区实行强化社会面管控,严格限制人员聚集规模”。


严格限制人员聚集,从严落实进入室内公共场所预约错峰、测温、扫码、戴口罩等措施,划定购物区域,限制购物时间,实行错峰出门。


防范区内,商场、超市和农贸市场限制客流,餐饮场所禁止堂食,其他娱乐密闭场所暂停营业。


解除标准

县(区)内封控区、管控区全部解封解控。

来源:云上巴林左旗APP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