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世界让逝者的生命留痕更立体

光明网 显示图片

  讲述人:中华遗嘱库创办人、律师 陈 凯

  2002年,我开始做律师。2007年,我到澳大利亚一家律师事务所交换工作。当时,中国一桩名人遗产案闹得沸沸扬扬,所有人听后都觉得不可思议,提出疑问:他为什么不写遗嘱?通过这次交流,我深深认识到,中国经济发展迅猛,家庭财产纠纷越来越多。随着人情社会转型为法治社会,立遗嘱的必要性越来越凸显。

  回国后,我就开始着手研究遗嘱,发现中国亟须建立一个具有公信力的平台订立、保管、执行遗嘱。2013年3月21日,由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和北京阳光老年健康基金会共同发起主办的公益项目——中华遗嘱库问世了。

  中华遗嘱库运营的这些年里,我深刻感受到年轻人的观念日渐开放。现在,一些90后、00后开始立遗嘱,这是我未曾预料到的。

  我发现,很多年轻人并不避讳死亡,反而认为立遗嘱非常必要,而且“很酷”。这些年轻人,除了名下有父母给予的财产,自己赚钱的渠道也日渐多元化,开网店、搞直播、写网络小说、投资区块链艺术品……都是他们重要的资产。

  对于年轻人数字遗产的处置,有很多问题要在发展中解决,要及时通过有关部门立法进行纠偏。虽然立法速度难以赶超科技的发展,但无论现实社会怎样变化,法律所规定的基本原理是不变的。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财产多样化、需求多元化的特点日益显现,留给我们的未来探讨空间非常大。我相信,社会对数字遗产的接受程度会越来越高,也期待着数字遗产等财产继承更加规范,让每位逝者的生命留痕更深切、更立体、更持久。

  项目团队:

  光明日报记者 王美莹、靳昊、王金虎、王斯敏

  光明网记者 李方舟、李宜蒙 光明日报通讯员 杜克成、陈洁

  《光明日报》( 2022年04月06日 07版)

来源: 光明网-《光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