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人组即将返回,他们的身体会有哪些变化?要如何适应地面环境?

航天,简简单单两个字,背后代表的意义却非常不简单。

它是那些默默无闻的所有航天员,将自己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为国尽忠、为祖国的航天事业做出奉献的事业当中。

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载着中国人杨利伟在太空中绕行地球14圈,中国成为第三个把人送入太空的国家。杨利伟成为了中国凝望太空的第一人。

2008年9月27日,中国太空行走第一人是航天员翟志刚,这次我国成为第三个独立掌握太空出舱技术的国家。

现在是2022年4月份,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已完成全部既定任务,将于近日择机撤离空间站核心舱组合体,返回东风着陆场。

东风着陆场及工程相关系统正在开展迎接航天员返回的各项准备。祖国人民正在等着他们凯旋归来。

从以往的经验,大家都知道,地面搜寻人员从返回舱接到航天员,航天员会接受一个简短的采访,然后工作人员用椅子抬着航天员送到着陆场的医疗帐篷,给航天员做一个快速的体检。

接下去航天员就要开始进行身体调养的工作,毕竟太空和地球的环境是不一样的。

一、刚回地面,航天员的身体有何不适?

当航天员返回地面后,环境由失重环境改为重力环境,他们的身体各部分输入到大脑的信号也会跟着发生改变。

所以航天员需要时间让自己的整个身体系统重新熟悉地球的重力环境,恢复到适合地球的正常身体状态。

而在他们返回地面后恢复正常前,航天员的身体是比较虚弱的。

这是因为刚回到地面的航天员体内的体液是比较缺乏的。

当航天员在太空的时候,为了适应太空失重(微重力)环境,他们身体的体液会重新分配,血液体积将减少20%。

所以我们可以发现,航天员从返回舱出来时,他们是坐在椅子上的。因为回到地面后,他们头部可用的血液比在太空可用的还要少,所以,他们是站不起来的。

当然,也还有其他原因,本文下半部分文会继续讲到。

为了尽快适应地面重力的环境,航天员得重新学会直立行走的技能。

一开始他们会觉得身体很重,只能先用在空间站的行走姿势,这样做的目的是花几天时间恢复身体的平衡感。

成为登上空间站的航天员,身体素质的要求是非常过硬的。即使他们知道,太空飞行对健康有影响,他们还是义无反顾。

因为他们是航天员,心中有着航天梦。

二、那么,长期飞行,对航天员的健康有哪些影响?

今天,我们来科普一下有关的知识。

太空飞行会给航天员的身体带来一系列伤害,比如以下七方面。

1.肌肉会容易退化

在太空这个失重环境下,航天员的骨骼肌、后背腿部肌肉会自动萎缩。

这个过程只需要短短的5-11天左右,他们就会失去大约身体中20%的肌肉。

所以,为了防止肌肉退化预防心肌萎缩,航天员在空间站除了要完成既定的任务,同时也要在空间站利用健身设备进行每天的锻炼。

2.骨骼会容易流失

因为太空这个失重环境,航天员身体的骨结构会被改变,回到地球后环境切换为重力环境,他们很容易骨折。

在太空的时候,航天员每月会流失1.5%的骨组织,其中流失最多的是骨盆和下脊柱。

而这个数据和地面上的老人相比简直就是让人心疼。在地面上,老年人身体的骨组织流失1.5%,所需时间为一年。

所以,航天员在空间站进行锻炼是很有必要的,而且饮食要注意均衡保证人体所需的钙,也要补充维生素D,保证自身骨骼能够健康地生长。

回到地球后,有的航天员需要半年-2年才会恢复正常的骨骼量。

3.视力会容易下降

有研究人员通过调查航天员发现,航天员执行长期的太空飞行任务,有60%的航天员的视力会有所下降。

这也离不开,太空失重环境这个大因素。

这份工作看上去是荣耀无比,但是背后的艰辛实在是常人所不能感同身受的。

4.血管会容易老化

如果说航天员在地面的时候,身体的动脉是正常的的,那么当他们进入太空执行任务长达6个月的话,他们的动脉硬化的程度相当于地面需要10-20年的时间。

虽然,当航天员返回地面后,他们身体的动脉的硬化过程会开始逆转,几个月的时间他们会恢复正常。

可是,人的生命只有一次,身体又是生存之根本,这样的数据如何不让人心疼他们呢?

5.颈背会容易疼痛

很多人现在因为长时间面对电脑手机,很容易颈椎疼痛。

航天员的颈部和背部也会如此,但是让他们疼痛的原因不是电脑手机,而是因为太空这个失重环境。

当他们进入太空后,也是需要去适应太空这个环境的。

航天员的脊椎容易拉长,支撑脊柱的稳定肌强度变弱,身体姿势也会发生改变。航天员的颈部和背部就很容易出现疼痛问题。

所以,航天员在空间站除了做各种为他们设计的锻炼外,返回地球后,还要对他们的身体状况因人而异做出康复训练计划,这也需要几个月的时间来恢复。

6.免疫功能容易发生紊乱

每个人的免疫力是不一样的,免疫力强的人身体容易恢复健康水平。

航天员也是如此,而且他们在太空这个环境的影响下,自身的免疫功能是很容易发生紊乱现象的。

结束语:

2003年10月15日至16日,杨利伟搭乘神舟五号飞船,在太空飞行14圈,历时21小时23分,完成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

作为中国第一个凝望太空的人,杨利伟的第一次飞天,也是中华民族的第一次,实现了中华民族的千年飞天梦想。

杨利伟说过,“其实这个‘第一次’绝不仅仅属于我,更属于共同奋斗的航天人,属于国家和民族,甚至属于全人类。是无数人经过几十年的奋斗,无数人的很多次才造就了这个‘第一次’。


2021年,全球共实施146次发射任务,是从1957年以来最高的发射次数。

二十多年前,中国申请加入研制国际空间站,被拒之门外。

二十多年后,中国天和空间中核心舱发射升空,17个国家向中国申请入驻空间站。

今年是2022年,中国还将发射问天和梦天实验舱,以及神舟载人飞船、天舟货运飞船各两艘,继续为空间站送去乘组和物资,最终实现天宫空间站的组装建造和长期运营。

中国航天向着星辰大海勇敢前行,这是我们的征途。

为什么载人航天事业会让全民激动全民欢呼?

因为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全民不懈追求的航天梦。

神州十三是中国迄今为止时间最长的一次载人飞行,首次考核并验证了空间站任务航天员长期在轨驻留能力。

中国航天员奔赴星辰大海,既是征程,也是归途。

航天,既是轰轰烈烈的事业,又是默默无闻的事业。

所以,谁说站在光里的才算是英雄?那些所有在背后默默无闻日复一日为航天事业做出贡献的航天员,都是航天英雄。

没有台前幕后所有航天英雄们的付出,就没有祖国航天事业的进步。

我认为,他们才是我们应该追的真正的星。

#神舟十三号返回时间官宣##神舟十三号乘组回家#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