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场发布会介绍了“五一”假期交通运输疫情防控和运输服务保障举措

4月28日下午,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从严从实抓好疫情防控工作有关情况,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卫生健康委有关负责同志、交通运输部应急办副主任周旻、国铁集团客运部副主任朱文忠共同出席,并回答媒体提问。

答记者问

中国交通报记者:

“五一”假期即将到来,请问今年假期的客流呈现什么样的特点?对假期路网运行有什么样的预测?我们交通运输部门又有哪些出行建议?谢谢。

向上滑动阅览

周旻:

谢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2022年“五一”假期,从4月30日到5月4日,共五天的时间。随着假期的临近,人民群众的出行意愿较平日有所增强,休闲出游、返乡探亲需求有所增加,人员的集中流动性将进一步增大。

根据预测,假期客流主要呈现以下三个特点:

一是客流量较去年明显下降。预计假期全国客运量1亿人次,日均2000万人次,较2021年同期下降62%左右。

二是客流呈现“两头高、中间低”的态势。预计假期客流高峰将集中在首日,达到2250万人次,但较2021年下降61%左右。

三是客流出行以“就地、就近出游”为主。受疫情形势和各地防控政策影响,假期群众旅游半径将较正常时期有明显减小。

您提到的公路网运行,我们预测将主要呈现出以下四个特点:

第一,同比流量明显下降。预计假期全国高速公路日均流量为2700万辆,同比降低49%左右。

第二,较日常的拥堵有所增多。因为疫情防控需要,多地在高速公路收费站外广场、普通公路省界、市界等区域设置防疫检查点,再加上节日期间公众的出行较为集中,所以一些路段将会出现短时间拥堵或车多缓行的现象。

第三,区域性差异较大。长三角区域流量将大幅下降,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地区预计流量相对较高。

第四,潮汐性特征明显。假期公众出行将出现以区域中心城市为圆心的“本地游、周边游、短途游”潮汐性特征。

在出行方面的建议,我们建议大家在“五一”期间出行关注以下四个方面的情况:

一是关注防疫政策。密切留意途径区域疫情防控要求,并严格做好自身防护。

二是关注天气状况。及时了解出行地区的天气情况,认真检查车辆技术状况,驾车时注意减速慢行,保持安全车距,确保出行安全。

三是关注拥堵情况。提前了解途径路线实时路况和高峰时段、易拥堵点等信息,提前做好规划,错时错峰出行。

四是关注免通政策。今年“五一”假期从4月30日到5月4日,共计5天,7座及以下小型客车通行收费公路免收通行费。需要注意的是,高速公路免费通行以车辆驶离出口收费车道的时间为准。所以在此提示各位车主,合理安排时间,在免费时段结束前,可以就近选择附近的收费站驶离高速公路,避免赶时间,避免超速行驶。谢谢。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财经节目中心记者:

受我国局部地区疫情的影响,“五一”假期期间有部分旅客的出行计划会临时变更,需要办理退票。请问针对这部分旅客,铁路部门有哪些举措?谢谢。

向上滑动阅览

朱文忠:

谢谢您的提问。如遇局部地区突发疫情,铁路部门将根据地方政府的防控政策,及时调整列车开行方案,停开减开涉疫地区始发列车,采取缩短列车运行区段、优化列车运行径路、调整相关车站业务办理等临时性措施主动规避,防止疫情通过铁路传播扩散。列车停运时,12306系统将向旅客发送短信通知,进行提醒。同时,我们会根据相关政策,及时出台免收退票手续费的措施,并向社会公告。旅客朋友可以通过互联网、自助票务终端、车站人工窗口等方式办理退票,铁路12306网站和手机客户端将提供24小时退票服务。谢谢!

新华社记者:

请问交通运输部在“五一”假期期间如何做好交通运输疫情防控及运输服务保障工作?谢谢。

向上滑动阅览

周旻:

谢谢您的提问。为确保人民群众“五一”假期安全、健康、便捷地出行,交通运输部今天上午印发了有关通知,部署做好“五一”假期的疫情防控和服务保障工作。在这里,我主要介绍几项重点的举措。

一是落实落细疫情防控措施。我们要求相关经营单位要按规定对场站、交通运输工具进行通风消毒,严格查验旅客健康码,开展体温检测,提醒旅客全程规范佩戴口罩、落实“一米线”外等候要求。加强对一线从业人员健康监测和管理,严格落实个人防护要求,规范操作流程。同时,组织执法力量,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强化重要场所、关键环节防控措施落实的督促检查。

二是着力优化旅客运输服务。我们要求相关经营单位科学安排车船班次计划,强化重点区域运力投放和应急调度,减少人员聚集。对城市公共汽电车、城市轨道交通,加强重点线路动态监测,采取缩短发车间隔、开行区间车等措施,避免客流聚集,避免乘客长时间等待。针对节假日农村地区旅游探亲、返乡返岗等需求,优化客运组织,采取加密农村客运班线服务频次、灵活设置停靠站点、提供包车服务等措施,保障城乡群众出行需求。同时,积极开展联网售票、电子客票、定制客运服务,针对老幼病残孕等特殊旅客,提供更加便捷、贴心的服务。

三是全力保障旅客的出行安全。我们要求各地交通运输部门与气象部门密切合作,密切关注恶劣气象预警信息,督促相关经营者做好防范应对,加强人员和物资储备,及时调整运营计划,确保旅客安全出行。与公安等部门联合执法,加强“两客一危”重点营运车辆、农村客运车辆的安全监管,强化高速公路出入口、重点场所、农村等重点区域执法检查,从严查处非法营运、违规上下客等违法行为。严格落实24小时值班值守,畅通利益诉求反馈渠道,全力维护行业人员的合法权益。

最后,借此机会,我也呼吁广大旅客,在“五一”期间要合理安排出行计划,错峰出行,减少前往人流密集的地方。在出行过程中,全过程戴口罩、勤洗手,保持合理社交距离,做好个人防护,我们共同守护平安健康的假期!谢谢!

中新社记者:

即将到来的“五一”小长假,旅客出行可能会有所增加,铁路部门在运力安排方面有哪些举措?如何做好铁路站车疫情防控工作?对于乘坐火车出行的旅客,您有哪些提示?谢谢。

向上滑动阅览

朱文忠:

谢谢您的提问,下面我介绍一下铁路“五一”小长假运输安排。

2022年铁路“五一”小长假运输从今天启动,到5月5日结束,为期8天。受疫情影响,我们预测客流总体处于低位运行,全国铁路预计发送旅客3200万人,日均发送旅客400万人。但是,低风险地区的中短途探亲、旅游客流预计较平时略有回升。

为满足旅客节日期间出行需求,国铁集团统筹疫情防控和旅客运输,精心制定了工作方案,精准化、差别化、快速化做好客运服务供给。一是精准化安排列车开行。密切关注全国各地疫情防控政策调整和客流变化情况,依托12306系统大数据开展预测分析,动态优化列车开行,实施“一日一图”,精准满足旅客出行需求。二是差别化服务不同需求。针对受疫情影响不同省际、城际、市域,采取不同的供给策略,做好低风险区域热门线路的运力增配,组织相关铁路局重点增加珠三角、成渝、云贵等地区中短途运力。三是快速化应对突发客流。我们储备了充足运力,安排了一定数量的热备动车组,完全能够满足旅客出行需求。在符合疫情防控要求的前提下,可以根据客流启动快速响应机制,随时加开列车,方便旅客假日出行。

平安有序出行,是铁路部门和广大旅客的共同心愿,借此机会,我也想提示广大旅客,出行前,请主动了解出发地和目的地疫情防控政策,在旅途中请做好个人健康防护,全程规范佩戴口罩,减少聚集走动,保持安全距离,积极配合铁路部门落实各项防疫措施,共同维护安全健康旅行环境。谢谢!

红星新闻记者:

当前,货运保通保畅工作进展如何?今年“五一”期间尤其是疫情发生的地区,货运保通保畅工作做了哪些部署?

向上滑动阅览

周旻:

谢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这是一个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

4月18日,全国保障物流畅通促进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电视电话会议召开后,交通运输部认真贯彻落实会议精神,会同有关部门迅速行动,聚焦突出问题,强化统筹调度,全力以赴做好物流保通保畅工作。

一是迅速组建工作机制。会同有关部门成立了物流保通保畅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运行规则、每日调度、问题督办、信息发布、一事一协调等制度。各省也都成立了相应的工作机制,协同落实各项任务安排。

二是细化实化工作举措。制定出台重点物资运输车辆通行证、货车司机“白名单”管理、物资中转站建设等制度,24个省份启用了全国统一式样的通行证,16个省份出台了物流保通保畅具体举措。同时,加强重点产业链供应链“白名单”企业物流服务保障,及时协调解决重点物资运输需求。

三是着力解决突出问题。建立物流保通保畅工作清单体系,明晰各方工作责任,加强对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重点区域的专题调度,针对突出问题,实行挂图作战、办结销号。实行7×24小时值班值守,自4月18日以来已协调解决货车司机通行遇阻等问题700余项。

四是切实保障干线路网畅通。组织开展高速公路收费站和服务区、港口码头、航道船闸关停自查自纠,推动优化防疫检查点设置和工作流程。截至目前,交通大动脉已基本打通,港口航道网络畅通有序。4月27日,全国高速公路临时关闭的收费站和服务区占比分别是0.07%和0.32%,也就是说,全国共10801个高速公路收费站,临时关闭了8个;全国共6618个服务区,临时关闭了21个。与4月18日相比,全国高速公路货车通行量上升了13.33%,全国铁路货物发送量、公路货运量分别增长了8.93%和9.5%。主要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基本持平,邮政快递业务量增长了13.77%。

五是强化重点地区物流保障。在上海及周边地区启用3个应急物资中转站,全力保障民生物资、重点供应链产业链企业生产物资运输。对上海港集卡车辆实行全链条闭环管理,确保上海港集疏运通畅。与4月18日相比,4月27日高速公路入沪货车增长37.48%,出沪货车增长了37.38%。上海港运转有序,船舶接卸作业正常,日均吞吐量上升至10万标箱以上。

经过各方共同努力,目前物流不通不畅的问题总体得到缓解,但部分地区仍存在货车通行管控措施层层加码、物流微循环不畅等问题。“五一”假期及今后一段时间,为保障发生疫情地区民生物资供应,保持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平稳有序,交通运输部将充分发挥物流保通保畅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作用,进一步加强部门协同和跨区域联动,指导各地切实保障交通干线的畅通,推动有关部门和各地一起规范健康码管理,深入推进健康码全国互认、一码通行、码卡融合、规范赋码,防止和杜绝地方擅自赋码、“层层加码”等现象,精准实施货车通行管控,提升通行效率,畅通城乡物流微循环,全力以赴做好涉疫地区民生物资和重要生产物资运输保障。谢谢!

凤凰卫视记者:

前不久,国务院对保障物流畅通促进产业链供应链稳定进行了部署,也建立了相关的工作机制,请问铁路部门采取了哪些措施,保障国计民生的物资运输?谢谢。

向上滑动阅览

朱文忠:

谢谢您的提问。国铁集团迅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物流保通保畅工作的部署要求,采取多项措施,全力保障疫情防控物资和电煤、石油、粮食、化肥等关系国计民生重点物资运输,保障重点企业原材料、产成品运输,为维护国家能源、粮食安全和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多作贡献。一是加大运力投放。统筹用好大秦、唐包、瓦日、浩吉等主要货运通道和六大繁忙干线,提供充足运能。二是优化运输组织。科学调度机辆装备和人员,对国计民生重点物资实行“五优先”(即优先受理、优先承运、优先配车、优先装车、优先挂运),加强途中运行盯控,做到应装尽装、快装快运。三是加强两端衔接。与地方政府和重点企业加强沟通协调,及时掌握防疫物资、生活物资、生产资料等运输需求,精准制定运输方案,用好铁路专用线,提升装卸车效率,打通“最后一公里”。四是强化国际联运。加强中欧班列、西部陆海新通道班列、中老铁路国际列车运输组织,提升铁路口岸站过货能力,维护国际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同时,铁路部门将严格落实人、物、设备、环境同防措施,坚决切断疫情通过铁路输入的链条。谢谢!

策划 | 常亮

责编 | 樊梓嘉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