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医智慧助力提升疫情下的医疗救治及应急管理能力

上观新闻 作者:光明日报

疫情期间,上海交大医学院不断致力于探索如何加强疫情下的医疗救治及应急管理能力,为提升医疗机构的应急储备能力、夯实应急管理能力做出最大的努力,为打赢大上海保卫战贡献交医智慧。

5月15日,由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医院发展研究院主办的“新冠疫情下医疗救治及应急管理学术研讨会”在线上成功举行。会议邀请了交大医学院各家附属医院的专家和全国各地同道相聚云端,共同探讨新冠疫情期间的医疗救治与应急管理。

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院长、中国医院发展研究院院长范先群在致辞中指出,面对上海疫情,交大医学院及其附属医院积极投身上海战疫,汇集最强医护力量,始终战斗在疫情防控一线,医务员工白衣执甲,奋斗在各大战场,在综合医院、专科医院、定点医院、方舱和社区各个不同的战斗岗位上展示奋发有为的昂扬斗志以及治病救人的专业力量,交医人众志成城,艰苦奋战,践行了报效祖国,服务人民的使命担当。

作为上海集中隔离点医疗救治组组长,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副院长陈尔真带领团队先后接手6家方舱医院,按时完成14个场馆的交付使用。他是国家会展中心超过5万张床位的超级方舱掌门人,陈尔真在线上分享了《新冠疫情期间医疗救治主要问题和资源需求》的主旨报告。他围绕方舱医院的运行特点、医疗及运行保障面临问题、方舱医院的医疗急救体系以及方舱医院的运行保障体系等方面,剖析了方舱医院医疗救治面临主要问题和资源需求,从机制、流程、技术上进行应急管理、科学管理和精细管理总结了上海方舱经验。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副院长潘曙明作了主题为《花博园复兴馆方舱医院运行管理情况及思考》的专题报告。他指出,花博园复兴馆方舱医院的管理,体现了疫情之下上海的特有文化、精神、法治、人文,也是上海医疗管理领域里的精细化管理的具体表现。疫情虽然对生活带来了改变,但是上海文化、上海精神、上海法治依然存在,上海的精细化是医疗管理的一张王牌,在任何时候都会坚持。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皋源分享了新冠肺炎重症患者救治经验及处置优化建议。他指出,从香港的数据中可以看出,奥密克戎疫情当中老年患者特别是高龄患者以及没有完整接种疫苗的老年患者具有很高的死亡风险。根据病情确定隔离管理和治疗场所,哪些是危重患者,他们是否应该收治ICU,这点很重要。

在交流讨论环节,作为先后担任了世博方舱医院、新国际博览中心总指挥,附属仁济医院党委书记郑军华就亚定点医院在救治重症患者方面的一些经验作了介绍。亚定点医院是上海根据本地疫情防控的实际情况开展的针对性的探索,亚定点医院应该明确自身的定位,做好上下游的衔接,特别是在人力、场所、设备等方面,要积极地进行针对性调整,同时制定合理的流程,切实做到重症患者能够早期、及时、有效地转移到定点医院,加强救治的成功率。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副院长王悍、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门急诊管理处处长刘隽、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医务一处副处长杨之涛就从定点医院、亚定点医院、方舱医院以及非定点医院的角度,针对新冠患者、重症及危重症患者以及门急诊管理等多个角度讨论了当前上海疫情清零攻坚阶段如何一手抓防控,一手抓复工复产,积极地恢复正常医疗秩序。(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孟歆迪 通讯员童宽)

栏目主编:顾万全 张武 文字编辑:卢晓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