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危受命老式里弄,唯有真心才能共情!他是身边最可爱的“逆行者”

文汇客户端

微信图片_20220516212520.jpg

上海的春天仿佛冻住了,在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阻击战中各级部门高度重视,第一时间采取有效的管控措施,组织市民进行全员核酸检测,全面筛查,为人民的生命健康保驾护航,无数的志愿者舍小家为大家奋战在疫情防控的第一线,他们的点点滴滴,无不让我们动容。

毛可军,承兴居委第五块“块长”,他是南京东路街道社区事务受理中心的一员,从3月15日开始就“离家”,参加区里的转运工作,轮岗结束又马不停蹄的直接参加街道的疫情防控,来承兴居委也是临危受命来到这里。还记得第一天来承兴里,“北京西路256号”这个门牌号就让那些初来的志愿者心有余悸,不是因为他是上海市优秀历史保护建筑,也不是因为他俊美大方的老上海里弄外形,而是他成为了抗疫拔点的攻坚点,阳性爆发点。来之前,这里已经连续一周以上每天维持在10余位阳性新增患者。

微信图片_20220512114839.jpg

“北京西路256号”很特别,特别在于他的复杂的房屋格局,仅有1.75米高、0.8米宽的门洞里,竟然在这个门洞后面住着60余户,近250人居民,后楼包着前楼,前楼又被共用的厨房卫生间围着,形成一幅“众星拱月”复杂的72家房客上海老里弄格局。复杂且高密度的居住环境,共用的厨卫设施,唯一的出入通道,均是这里疫情高发的原因。分管着“北京西路256号”区块的块长毛可军很特别,穿着大白隔离服,还是能从一众大白中分辨出他那双正气凛然的双眸,不善言辞,但绝对是“话少人狠”的代表,因为包块干部的突然离职,他在没有完备的居民底册,甚至连门牌号都不太熟悉的前提下,他就接手了这一块,管着这一方居民的吃喝拉撒,用最纯净的初心做着最为平凡普通的事。“北京西路256号”转运是大问题,问题在于阳性人员多、密接人员多;问题在于房屋格局复杂,居住人员情况复杂,流动性强;问题在于一样的出入通道,如何保障通道的安全。阳性新增陡增的日子,进出最多的人就是他——毛可军,他是转运员、消毒员、物资送货员、药品配送员,也是“人肉传声筒”。我问过他,这样的环境,你就这么点防护,你怕吗?他每次都是讷讷的笑笑。刚开始我不懂他的那种表情的含义,慢慢的接触多了,也就慢慢理解了。是啊,来这就是解决问题,来攻坚拔点的,来服务居民,和平时代最为普通的“逆行人”。

微信图片_20220516212454.jpg

“你们就在外面吧,我一个人进去就好!”这是毛可军在北京西路256号门口对那些前来支援的志愿者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哪是岁月静好,只是有人帮你负重前行而已”。“北京西路256号”有一个专门的居民微信群,这个群的产生,让我见识了“地推”的社死现场,一家家敲门,一家家的进微信群,头一次见到微信群是通过这种原始的方式建成。“我不是万能的,但是你们在群里喊一声,我能做的,我绝对会记得去完成!”群里的阿姨叔叔从刚开始的“大白”,慢慢的变成了“小毛”,再慢慢地变成打趣的“毛总”,在一线基层,做的事情很简单,但是,唯有真心,才能共情。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疫情阻击战中,无数像“毛块长”一样的大白志愿者们勇于担当,用自己钢铁般的意志,不怕感染,没有休息,超负荷工作,在基层一线的岗位上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坚守抗疫一线,为取得抗击疫情的胜利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作者:何易

   通讯员:智慧

  编辑:刘力源

责任编辑:陆益峰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