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记关心厚爱 忠诚奋勇担当】全国模范公安单位:云南独龙江边境派出所 半年雪来半年雨,守在“最后的秘境”

来源:国家移民管理局

“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

“全国民族团结示范单位”

“中国青年五四奖章集体”

全国首批“枫桥式公安派出所”

“公安楷模”

……

这是云南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

怒江边境管理支队独龙江边境派出所

曾经荣获的多项“国字号”荣誉

今年5月,该所再次荣获殊荣,被党中央、国务院授予“全国模范公安单位”称号。

独龙江边境派出所始建于1952年,常年驻守在云南省怒江州贡山县独龙江乡,位于海拔4900米的怒江大峡谷深处。

边境派出所驻地独龙江乡,是全国极少数民族独龙族国内唯一聚居地。

从原始社会到整族脱贫,独龙族实现千年一跃。70年来,边境派出所移民管理警察守在“中国最后的秘境”,携手独龙族群众把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30多项沉甸甸“荣誉”背后,是所里一代代移民管理警察书写的传奇。

“艰苦不怕吃苦,封山不封脚步”

去独龙江乡,所里的移民管理警察习惯用“进”字。这个“进”,说的正是前往独龙江乡的路途艰险。

以前,边防官兵进独龙江乡,只能走翻越高黎贡山的人马驿道,走路要3天,期间睡岩洞或帐篷,还要防备野兽、毒蛇和旱蚂蟥的侵袭。

该所原边防武警行走在人马驿道。

如今,独龙江乡早已结束了人马驿道的历史,不过“挺进”这里,依旧考验着每一个移民管理警察。

三年前,21岁的移民管理警察郭友第一次进独龙江乡,与战友包了辆当地村民的小车,他们从县城出发,79公里的路程有749道弯,沿途还要翻越海拔3300米的高黎贡山。一路上,车开不足百米,就会遇到一个急弯,他和战友在弯道上颠来倒去,当时只觉得身体在左、器官在右,同行的7位战友吐翻了4个。

刚到独龙江乡,只见峡谷间江水清澈、河床上怪石嶙峋、山腰上云雾缭绕,满目皆是美景。然而,在这里呆久了,郭友印象里的美景,随着连绵的雨水被一天天冲散殆尽。

“全年只有两季两天:冬季、夏季,雪天、雨天,半年雪来半年雨。在这里,阳光是最珍贵的东西。”已经工作5年的移民管理警察彭成军,总结了独龙江乡的气候。

5年前,彭成军到达所里的头三天是大晴天,而后开始下雨,各式各样的雨。当时的他,每天都在想:明天会天晴吗?能有阳光吗?他想了半年,雨下了半年

在他印象里,独龙江乡啥都是湿漉漉的,出警归来衣服是湿的,鞋子也灌满了水,就连日常用的被子和床单都是发霉的。这样的环境下,彭成军身体也有诸多不适,“身上容易长湿疹,出奇的痒,严重的时候要去卫生院打针。”

也因为潮湿的天气,惹得五花八门的蛇常常“光顾”。2019年,移民管理警察余润强被分配到所里工作,刚开始下乡走访的他,总能听到沿途窸窸窣窣的声音,仔细一看丛木里掩映着五颜六色的蛇,让人一阵发憷。那次以后,他都会手里拿个木棍拍打两边的丛木,达到“打草惊蛇”的效果。

尽管这里山高路远,一年只有两季,毒蛇猛兽还时常出没,但是,这里从不缺精神,一代代独龙江边境派出所人,一如70年前“艰苦不怕吃苦,封山不封脚步”的模样挺进独龙江乡,在极边之地昼夜守望。

“扎根独龙江、一心为人民”

走进该所的营区,操场的石壁上赫然写着“扎根独龙江、一心为人民”十个大字,简单的字背后,却是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故事。

“因为上学的地方比较远,当时所里的教导员还亲手为我缝制了一双鞋。”辅警杨晓强曾在马库警民小学读过四年书,感触颇深。当年,该所边防官兵带领村民砸石头、扛木料,在一座小山包上搭建起一排简易教室。

该所原边防武警为马库警民小学学生讲课。

早在20世纪60年代,该所就在独龙江乡马库村办起了成人识字班和儿童启蒙班,筹钱购买了书籍和学习用品,与世隔绝的独龙江峡谷第一次传出了朗朗的读书声

2007年,马库警民小学因政府集中办学退出了历史舞台,但“绝不会让独龙族孩子因没钱而失学”的心愿一直在所里传承。

近年来,该所持续推出“大手牵小手”“1+1爱民助学”“护送平安团圆路”等暖民服务,先后与24名困难儿童结成帮扶对子,解决学生们学习、生活上的困难,用心用情守护独龙族未来的花朵。

要致富,先修路。为了修建独龙江乡的公路,该所烈士于建辉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该所烈士于建辉的画像。

2001年8月21日,那是一个充满阴霾的下午,于建辉和战友正在抢修独龙江乡公路,推动一块巨石时,由于用力过猛,他身体失去平衡,从悬崖上滑落,掉入独龙江中。他是该所牺牲的八位战友中,年龄较小的一位

如今,这条公路早已没有险象环生的路况,但所里的移民管理警察依然守护在路上,每一个下雪天或是暴雨天都有他们保通的身影。

该所移民管理警察清雪除障。

“叔叔,我难受。”“别怕,有叔叔陪着你。”2020年1月10日,独龙江乡11岁男孩生病急需外出就医,该所组成护送小分队,送男孩前往县城。然而,雪山上的积雪挡住了去路,队员们立即下车用工具铲、用手刨,硬生生开出一条“生命线”来小男孩送医及时得救了,所里的移民管理警察却一个个冻得直打颤。

建校舍、通公路、开荒地、种蔬菜......70多年来,该所所有人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扎根独龙江、一心为人民”

“谢谢派出所,你们就像我们亲人。”每次见到边境派出所的移民管理警察,纹面女肯国芳老人总是激动不已,高兴地握着移民管理警察的手。

“守护边境辖区安全是我们肩负的使命”

独龙江边境派出所辖区面积1997平方公里,边境线长115公里,南北纵横95公里,点多、线长、面广,群众较分散。因此,开展边境管控治理难度较大。

近年来,随着旅游资源的不断开发,外来务工和往来游客节节攀升,独龙江乡却依然保持着社会的和谐稳定。作为全国首批“枫桥式公安派出所”,该所有自己的小妙招。

“我们依托抵边警务室和治安联防哨所,组建并完善党政军警民五位一体护村队,发挥科技强警技术优势,完善治安防控机制,为创建独龙江乡‘平安乡镇’,打造出一张坚不可摧的治安防控‘天网’。”移民管理警察高艳平说。

“守护边境辖区安全是我们肩负的使命。”这是该所教导员苟国伟经常说的一句话。

该所将辖区合理划分3级100个网格,依托6个抵边警务室,实行“社区移民管理警察+专职辅警+护边员”勤务模式,严格落实警力下沉,全面强化社会面管控、疫情防控工作。实现了辖区80%村民小组“零报警”,走私、黑拐枪、盗抢骗、黄赌毒“零发案”,疫情“零输入”。

每逢强降雨天气,独龙江乡辖区极易发生泥石流、滑坡等自然灾害,救援转移受灾群众、保护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成为了该所的一项重要任务。

该所和相关救援部门转移受灾群众。

2020年5月下旬,独龙江乡突发泥石流,6个村全部断电断信号,灾情就是命令,该所第一时间投入“战斗”。移民管理警察们背着受伤民工,徒步翻山越岭10余小时,越过几十处泥石流塌方路段送医救治。

而驻守于钦郎当警务室的移民管理警察们,冒着生命危险,一路躲避塌方和滚石,最终将当地灾情报告给边境派出所,为后续救援赢得了宝贵时间。

该所移民管理警察展开紧急救援。

看着战友们正在救人,心想如果有滚石袭来,我哪怕用身体挡住也要为战友争取时间。”今年4月2日,独龙江辖区再次发生特大泥石流。回想起当晚救援的场景,移民管理警察罗作仍心有余悸。好几次滚石从他和战友救援的位置擦肩而过,有的战友甚至钻进已经垮塌的建筑内将1名被困群众刨了出来。

“扎根独龙江、一心为人民”——70年前做的事情,70年后继续这样做。独龙江边境派出所移民管理警察们始终把边疆繁荣稳定、独龙族群众的福祉放在心头,用青春和热血捍卫祖国边境安全、用忠诚和奉献守护着独龙江的幸福安宁。

#牢记关心厚爱 忠诚奋勇担当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