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警示:野生蘑菇不要吃

夏季来临,气温升高、雨水增多,我市部分地区野生蘑菇也将进入生长旺盛期。大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警示广大市民:为了生命健康,不要采摘、采购、销售、购买、食用不明品种、不明来源的野生蘑菇,谨防食物中毒。


01

有毒野生蘑菇危害大


据不完全统计,大连地区的野生蘑菇品种多达200余种,约有50多种野生蘑菇不同程度有毒,其中4种有剧毒,分别是白毒伞、鳞柄白毒伞、天老星和鹿花菌。



白毒伞、鳞柄白毒伞、天老星,这三种毒蘑菇广泛分布于大连地区,主要生长在山坡、林下、潮湿沟谷、草地等处;鹿花菌主要生长在林下。误食剧毒蘑菇后,首先会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胃肠性中毒症状,之后会出现面色蜡黄、肝脏坏死等肝损性中毒症状。


另外,大连地区还有一种叫墨汁鬼伞的毒蘑菇(俗称柳树蘑、杨树蘑),主要生长在林下、道旁和潮湿的草地上,虽然毒性没有前四种强,但因其味道鲜美,每年也会发生多人中毒现象。食用毒蘑菇中毒症状严重,发病急,死亡率高,并且目前还没有特效疗法。


02

凭经验判断很危险


鉴别野生毒蘑菇是否有毒,目前没有简单易行的鉴别方法,而且许多野生蘑菇还会发生变异,仅凭肉眼和经验极难辨。民间所谓的辨别毒蘑菇的方法,没有科学依据十分不靠谱。



许多市民凭经验判断野生蘑菇是否有毒是极为危险的。民间辨别方法中常提到“毒蘑菇颜色光鲜,无毒的蘑菇颜色暗淡”,但较为常见的蛋黄蘑外表就十分光鲜亮丽,可它并没有毒;而白毒伞外形看起来和鸡腿菇十分相似,却含有剧毒。至于所谓银针验毒,与大蒜、米饭同煮验毒等说法更是无稽之谈。 


03

拒食野生蘑菇保安全


预防毒蘑菇中毒的根本办法就是远离野生蘑菇,拒食野生蘑菇,不要轻信民间或者网传的一些没有科学依据的毒蘑菇鉴别方法,不采食野生蘑菇或来源不明的蘑菇,也不要购买(食用)个人采摘(售卖)的野生蘑菇。



04

误食中毒须送医处置


消费者在误食野生蘑菇后出现疑似中毒或中毒症状,要第一时间停止食用,并尽早采用催吐、洗胃、导泻、灌肠等方法,迅速排除毒素,同时应尽快就医,注意保留就餐发票、就诊记录、检验报告等相关证据,同时拨打电话12345及时向当地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进行投诉举报。


05

食品安全管理要加强


食用农产品集中交易市场开办者要切实履行主体责任,加强食品安全管理,严把市场准入关口,严格日常入场查验,定期对场内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进行自查,发现有销售野生蘑菇的,要立即制止并报告当地市场监管部门。


食用农产品销售者要认真落实进货查验和查验记录制度,不得采购、销售来源不明的野生蘑菇。


一旦发生毒蘑菇引发的食品安全事故,应积极配合救治患者并及时报告相关部门,做好事故的调查处理工作。


来源:食品流通监督管理处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