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设计师揭秘丨神舟十四号飞行乘组如何选拔?他们会面临哪些挑战?

神舟十四号飞行乘组是如何选拔的?

作为空间站建造阶段首次载人飞行任务,神舟十四号乘组是如何选定的,三个人又有哪些特点呢?我们来听听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员系统总设计师黄伟芬的介绍。

航天员系统按照统筹规划、新老搭配、继承与发展的原则,综合各方面因素,选出陈冬、刘洋、蔡旭哲组成神舟十四号飞行乘组。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员系统总设计师 黄伟芬:一方面是要分析每次任务的特点,每个人的特点跟任务的匹配性,以及他们彼此之间的心理相融性、飞行经验、年龄等各方面因素,最后来综合确定。因为陈冬也飞过神十一任务,神十一任务他们飞了33天。我们认为还是比较长的一个时间,然后也有组合体飞行的这个经验,刘洋也有组合体飞行的经验,然后我们认为这三名航天员年富力强,来执行神十四任务是最合适的人选。

作为空间站建造阶段首次载人航天任务,神舟十四号乘组将在轨驻留6个月,经过9种组合体构型、5次交会对接、3次分离撤离、2次舱段转位以及配合地面完成空间站的组装建造和测试等工作。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员系统总设计师 黄伟芬:神舟十四号飞行任务,是我们空间站建造阶段的首次载人飞行,它是承上启下的,意义非常重大。在长达6个月的飞行中,他们要经历极为复杂的飞行工况,首次进入问天、梦天两个实验舱,要对十几个科学研究的机柜进行安装、解锁和相关的测试,还要开展大量的科学研究和试验工作,所以他们这个乘组任务非常非常艰巨。

陈冬、刘洋、蔡旭哲同年进入我国第二批航天员队伍,三个人年龄相仿,据黄伟芬介绍,三个人还拥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非常细致认真。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员系统总设计师 黄伟芬:陈冬作为指令长始终是特别自信,然后处事雷厉风行,很果敢,非常非常细致,经常会在训练中和实验中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他是属于那种比较有主见的人。刘洋是非常有亲和力的人,很朴实,沟通语言表达能力很强,这是她很突出的一个特点。蔡旭哲很聪明,对学习和领悟的能力是比较强的,他也是对新事物、新知识接受也比较快。他们三个都是属于比较善于学习思考的人。

神舟十四号乘组将面临最复杂最艰巨的任务

由陈冬、刘洋和蔡旭哲组成的神舟十四号乘组,将完成中国空间站在轨建造任务,那么他们究竟会面临哪些挑战?我们继续来听听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员系统总设计师黄伟芬的介绍。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员系统总设计师黄伟芬介绍,选定由陈冬、刘洋和蔡旭哲组成神舟十四号乘组是经过多方面评定的,因为他们将要面临的是中国空间站在轨建造任务中最复杂也是最艰巨的一次任务。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员系统总设计师 黄伟芬:会有多个首次,首次进驻两个实验舱,我们首次在问天舱进行太空授课,我们要首次完成三舱的组装建造等等,首次利用气闸舱、小机械臂、大小机械臂的组合臂来进行出舱活动。

神舟十四号乘组在长达6个月的飞行中,要经历9种组合体构型、5次交会对接、3次分离撤离和2次舱段转位,此外,他们还要配合地面完成空间站的组装建造以及各种各样的测试和科学实验的工作。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员系统总设计师 黄伟芬:我们在八大类百余课目的训练基础上,要对他们新的特点、新的任务、新的状态、新的变化的这些地方,我们是重点进行了强化的训练。我们给航天员进行了利用模拟失重水槽、低压环境的出舱活动训练,还有在出舱活动程序训练模拟器上进行训练,利用虚拟现实训练器和机械臂操作训练台来进行协同的训练和演练。

神舟十四号航天员在轨执行任务期间,将迎接问天实验舱、梦天实验舱,这也是中国航天员首次在轨迎接舱段到访空间站。舱段增多,任务更为艰巨复杂,对航天员的应急和故障处置能力要求比以往都更高。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员系统总设计师 黄伟芬:随着空间站的建成,这个组合体越来越复杂,出问题的概率就增加。通过推演故障预案的学习、实操的训练和演练,然后对应急故障这一方面的故障处置能力进行了强化的训练,就是一旦在出现这些紧急应急的工况的时候,他能够沉着冷静有效地进行处置。

作为培养和托举航天员实现飞行梦想的护航人,黄伟芬对航天员有着特殊的感情,每次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送航天员出征都心情复杂,这次神舟十四号飞天是她第9次送航天员出征,从过去的忐忑到如今的淡定,在这位幕后英雄的心里,更多的是她对一代代航天员最深的祝福。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员系统总设计师 黄伟芬:在空间站能够健康的生活,高效的工作,能够非常珍惜和享受这个充满挑战和奇妙的太空之旅。也和他们有一个分享,就是仰望星空,脚踏实地,在奋斗中让我们的生命更加精彩。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