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差三人组”任务很艰巨

(图@视觉中国)

据新华社电 神舟十四号飞行乘组的主要任务是什么?选拔标准有哪些?太空中的衣食住行有何新看点?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员系统总设计师、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研究员黄伟芬接受了记者采访。

9种组合体构型,5次交会对接……神舟十四号乘组任务复杂艰巨

记者:神舟十四号飞行乘组主要任务是什么?建设空间站的任务是否对航天员要求更多?

黄伟芬:今年我们要有两次载人飞行任务,是我们空间站建造阶段的载人飞行任务。神舟十四号飞行乘组将要执行的是空间站建造阶段的首次载人飞行任务,承上启下,意义非常重大,对他们来说非常艰巨。

在长达6个月的飞行中,航天员们要经历的飞行工况极为复杂,包括9种组合体构型,5次交会对接,3次分离撤离,2次转位任务。在这个过程中他们要进行状态监视,必要的时候实施手控操作进行交会对接;还要首次进驻问天舱和梦天舱两个实验舱来完成载人环境的建立;还要在这两个舱完成十几个科学实验机柜的解锁、安装等工作;以及日常组装、建造、维护维修等各方面工作。

值得注意的是,他们要首次利用气闸舱进行出舱活动。我们计划要做2至3次的出舱活动,是首次利用问天实验舱的小机械臂进行出舱。后面还会用小臂和大臂的组合臂进行出舱活动。他们还要进行太空授课,开展一些其他的空间教育活动及公益活动。

三位航天员共性是特别认真,未来会选拔第四、五批航天员

记者:神舟十四号乘组航天员的选拔基于什么规则,分别有怎样的考虑?

黄伟芬:根据工程总体的规划,在空间站的关键技术验证和建造阶段,有4次载人飞行任务,我们在总结前期选拔经验的基础上,又根据空间站阶段的任务特点,调整了选拔策略,按照统筹规划、新老搭配、继承和发展的原则,来进行这4次任务飞行乘组的确定和选拔工作。我们挑选的是有飞行经验的航天员来担任指令长,每个乘组都如此。

在乘组选拔的时候,我们分析每次任务特点及关键任务对航天员的要求,比如出舱活动等。同时考虑了每名航天员的个体特点与任务的匹配性,以及他们彼此之间的心理相容性,从而组成一个合适的乘组。

三位航天员的共性是特别认真,非常细致,爱学习爱钻研,很有团队精神,相容性都很好。他们三个也有不同的特点,陈冬作为指令长,特别自信,处事很果敢,雷厉风行。刘洋非常有亲和力,语言表达能力很强。蔡旭哲很聪明,领悟能力比较强,对新事物新知识接受速度比较快。

目前,我们已进行了三批航天员的选拔,未来会选拔第四、五批。

聚焦风险进行针对性训练,航天员太空衣食住行不断改进

记者:您刚才讲到神舟十四号这次任务艰巨复杂,我们对航天员展开了哪些针对性训练?衣食住行有何新看点?

黄伟芬:我们在八大类百余科目训练的基础上,针对神舟十四号任务的新特点、新任务、新状态、新变化进行了重点强化训练,聚焦关键任务进行训练,如低压环境出舱活动训练,出舱活动程序模拟器训练,利用虚拟现实训练器和机械臂操作训练台来进行协同训练和演练,使他们熟练掌握出舱活动的技能。

还有就是就聚焦风险进行针对性训练,因为随着空间站的建成,组合体越来越复杂,飞行时间也很长,出问题的概率会增加。针对这些风险,我们要进行应急和故障处置的训练,如通过推演故障预案学习、实操训练和演练,对应急故障处置能力进行了强化训练,使航天员在出现这些紧急应急工况时,能够沉着、冷静、有效地进行处置。

对航天员来讲,在地面组合体做实验时,有一个180天的空间站载人综合验证实验,在空间站的一个实验舱里每个乘组生活工作了30天。我们也进行了神舟十四号乘组和神舟十五号乘组的轮换工作实验。

未来乘组轮换将是常态,通过神舟十四号乘组和神舟十五号乘组在轨轮换,会为未来奠定一定基础,积累经验。

再者,航天员在太空的衣食住行都要不断改进。比如,这次的食品中增加了提子,因为提子吃起来比较方便,汁水不是特别多,肉质也比较密实。

我们从神舟十三号开始,给航天员提供了个性化的服装,神舟十四号也是如此。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