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指养老诈骗】@全体父母 场外答题,助力高考!

2022

高考进行时

在这夏天愿你不负青春

回忆往昔

都是刻苦铭心的知识点

交卷后的释然

用奋斗为高中生涯

划上完美的句号

然而

生活远不止高考这一场考试

小豸最近就收到了

来自退休人员强哥的

一些“难题”

当我们

遇上了下面这些“难题”

该怎么完美“答题”呢?


强哥的网恋


强哥子女常年在外打工,强哥退休后内心难免孤单失落,离异后单身多年的他也谈起了“网恋”,从未谋面的女友小丽称家人重病,问强哥借三万元救急。强哥没有借给她,他这样做正确吗?

回答错误

×

回答正确

-点击空白处滑动查看答案解析-

小豸温馨提示:动心更要动脑。老人孤单的晚年固然需要情感依托,但一定要充分了解对方后谨慎开始交往,凡是涉及金钱的敏感话题要冷静对待、认真核实,捂好自己的“钱袋子”。如若发现被骗,要妥善保存好相关证据,并及时报警。



以房养老

?

如果你是强哥,是否会相信销售人员推荐的“倒按揭”消费理念呢?

答:不会相信。因为此类犯罪行为主要表现为以养老为噱头,引诱老年人认同房屋产权“倒按揭”的消费理念,诱骗老年人签订房产抵押担保的借贷合同,再引诱老年人将抵押房屋获得的资金购买其推介的所谓理财产品,从而进行养老诈骗或非法集资。

-点击查看答案-


低价旅游团


强哥在朋友圈看到某旅游公司推出老年团海南双飞188套餐,此时他该怎么做?


免费“发表作品”

强哥退休后特别爱写打油诗,家中保姆夸赞他是当代诗坛新秀。保姆说自家侄子可以帮他免费发表作品,但需要缴纳5万元版面费,此时强哥该不该听信保姆的呢?

回答错误

回答正确

不听

-点击空白处滑动查看答案解析-

小豸温馨提示:此类骗局抓住了老年人想要“老有所名”的虚荣心理,采取先礼后兵的“糖衣炮弹”套路,以恭维称赞和声称免费发表为开头,中途再以各个环节需要各类费用、颁发获奖证书等缘由诱惑老年人掏钱。


养生排毒


?

强哥去某会所洗脚,技师和他说,洗脚可以搭配某排毒口服液,养生效果会事半功倍,一盒口服液一万,三盒一个疗程效果更好,强哥该怎么办呢?

答:强哥应该果断拒绝。随着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自己更加关注身体健康问题,于是犯罪分子利用老年人渴望健康的心理,贩卖“健康”焦虑,所以遇到推销高价老年保健产品的情况,要提高警惕哦。

-点击查看答案-哦


中了“两百万”




?

强哥收到一条短信,短信内容是一家自称XX彩票公司送的电子“刮刮奖”卡片,还附有公证书。强哥刮开一看,中了两百万,他立马拨打短信上的电话要求进行兑现。电话那方要求其先交15万税,强哥该怎么办?

答:强哥应该果断拒绝,并拨打96110。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陌生链接不点击、不轻信。

-点击查看答案-



免费领鸡蛋



强哥所在小区最近新开了一家保健养生店,专门针对老年人群体进行保健知识授课,每次参加听课的学员可以免费领取鸡蛋10枚。老李头叫强哥一起去听课,对此强哥该怎么办?回答错误

回答正确

不去

-点击空白处滑动查看答案解析-

小豸温馨提示:天上不会掉馅饼,这种营销策略正是抓住了老年人贪图小利与从众心理,用免费的“礼物”成功吸引老年人群体,再通过授课进行洗脑,诱骗他们去买名不副实的高价保健产品。

投资“养老项目”

强哥多年不见的老友青梅知道强哥退休后,给他打来电话,谈起自己准备投资开办养老院项目,声称如果强哥入股,必赚大钱。此时强哥该不该入股呢?

答:坚决不能入股。此类违法犯罪主要表现为以投资养老保险项目、投资开办养老院、购买养老公寓、入股养生基地、售后定期返点、高额分红等形式,诱骗中老年人参与非法集资或非法吸收公众存款。

-点击查看答案-



代办“养老保险”


强哥去保险公司办理车险,保险公司工作人员小李给他推荐保险“赚赚赚”项目。小李夸大保险项目收益,诱导强哥办理“赚赚赚”项目,强哥在办理后发现,根本没有小李承诺的收益回报,强哥意识到自己被骗了,立马拨打了110,他这样做对吗?

回答错误

×

回答正确

-点击空白处滑动查看答案解析-

此类违法犯罪主要表现为非法保险机构工作人员虚构或夸大保险项目收益,隐瞒保险理赔真实程序,设置陷阱,诱导消费,涉嫌合同诈骗;有的则冒充保险机构工作人员以代办“提前退休”“养老保险”等为由,收取老年人材料费、好处费,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诱骗受害人交纳的保险金。

祛病消灾


强哥退休后,感觉自己年龄大了,身体状态每况愈下。他听人说,信耶稣,得永生......于是,他加入了一个自称为基督教信徒的微信群,群主多次以“捐长生钱”为借口让群成员向其转账,最后该诈骗团伙被警方抓获。强哥这次又错在了哪里?

小豸温馨提示:“长生不老”只是传说。想要拥有健康的体魄,应该注重加强锻炼、合理膳食、戒烟限酒、保持良好心情。

温馨-点击查看答搞传销案-


1.请谨记“投资有风险”,切勿轻信“稳赚不赔”“无风险高收益”的虚假宣传,不贪图小利,不轻信他人。

2.子女要常关心父母,多与老人沟通交流。一旦发现老人被骗,应耐心劝导,及时止损并报警。

3.子女要多向老人宣传各类防范诈骗法律知识,及时为老人手机安装“国家反诈中心”APP。

4.若在日常生活中发现针对老年人诈骗的违法犯罪线索,请拨打12337进行举报。

来源:晋中法院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