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天实验舱成功发射 中国电科智能科技打造舒心安稳“太空家”

海天澄碧,长箭飞天。

7月24日,我国在海南文昌发射场成功将问天实验舱送入预定轨道,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任务前夕,中国电科空间站任务发射场团队临时党支部通过主题党日等方式,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航天强国建设重要论述,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强化使命担当,全力打赢任务攻坚战。

中国电科党组书记、董事长陈肇雄在海南文昌发射场召开工作部署会,听取任务工作情况汇报,看望慰问现场保障人员,激励全体参研参试人员继续发扬载人航天精神和“忠于使命、勇于创新、善于协同、成于务实”的新时代电科文化,以更加尽责的态度、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有力的举措,确保任务取得圆满成功,为建设航天强国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项目总体和各参研参试单位主要负责人作工作情况汇报,表示,要进一步深刻认识空间站任务的重大政治意义和战略意义,精心准备、精心组织、精心实施,统筹做好后续各项工作,用实际行动发展航天事业,助力建设航天强国。

作为载人航天工程副总指挥单位,在问天实验舱发射任务中,中国电科提供的系列传感器、第三代柔性太阳电池阵、激光雷达、航天电机等关键产品,为保障此次发射任务的圆满完成,贡献了智能科技力量。

每一口呼吸的空气都经过量化监测,确保含氧量极度舒适;每一次实验操作,都是在太阳电池阵的动力供给下开展;每一次设备启动,都有无数个“智能马达”开启助力……

这是空间站问天实验舱的生活,而像这样的智能方案无处不在。

传感器监测,呼吸“纯净”氧。在密闭的系统里常驻半年,清新环境至关重要。中国电科为问天舱配备的系列氢气、二氧化碳传感器等,可实时监测舱内微量气体含量和氧浓度指数,氧传感器还可给制氧系统下达制氧指令,确保航天员的健康呼吸。在航天员舱外服系统上,配备有流量、温湿度、压力等传感器,可以实时监测航天员的呼吸、心电、体温等参数,为航天员生命安全和出舱活动提供医学参数保障。

超能太阳电池阵,长久续航不断电。太空生活、科研,处处需要电能供给。中国电科为空间站“发电站”再添大号“充电宝”,此次问天舱使用的“小体积、大能量”柔性太阳电池阵,其面积重量仅为传统太阳电池阵的50%,光电转换效率高达30%,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核心关键器件,搭建数据传输“高速铁路”。实验数据和语音数据的传输,有赖于可靠稳定的通信器件。中国电科研制的核心芯片、光无源器件、光缆、连接器等组件,打造了数据传输的“高速铁路”。并且,这些组件在保证“小体积”的要求下,实现了抵干扰能力优、功率稳定性好、环境适应性强等“优性能”,充分保障舱内外高速数据的光互通互联,助力完成信号光分离、合并、传输等功能,为空间站内外数据传输开辟直达通道。

激光交会雷达,“多居室”的“合页器”。旧“船”下车,新“舱”续接。替补天舟三号的对接口,问天实验舱将与天和核心舱交会对接,形成多形态的空间组合体。中国电科研制的激光交会对接雷达,通过多方位、大范围反射雷达的光信号,完成飞行器距离、角度等飞行参数的测量,为航天器交会对接穿针引线、精确引导。该系列雷达针对空间站任务全新升级,解决了大动态、高精度、多参数实时测量等难题,在设计寿命、作用距离、测角精度等方面性能优异。

中国电科将继续发挥电子信息技术优势,为我国空间站建设提供更多智能科技支撑。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