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贵州新动能

贵州日报客户端 显示图片

0 新动能 .jpeg

今天的贵州,以大数据为新动能加“数”赶超,处处都能感受到数字经济发展的强劲脉动。

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白皮书(2022)》显示,2021年贵州数字经济增速达20.6%,高于全国平均4.4个百分点,连续七年位居全国第一,2021年数字经济在GDP的占比超过三分之一。

1 位于贵安新区的恒力(贵阳)产业园,生产线上的5000余台纺织设备高速运转,全流程信息化、数据化管理。.jpg

贵安新区恒力(贵阳)产业园通过引入大数据,从一根丝到一匹布,整个生产环节6000多台设备,全流程信息化、数据化生产。

近年来,贵州抢占数字经济发展先机,深入实施大数据战略行动,全力推进国家大数据(贵州)综合试验区建设,加快推进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2 贵阳万江航空机电有限公司工人在弹簧电脑机自动化生产线上设置技术参数。.jpg

基于物联网和工业大数据技术,贵阳万江航空机电有限公司建成智能生产物流管控系统,实现产品生产和质量全流程追溯,整体效益显著提升。

3 贵州轮胎股份有限公司.jpg

贵州轮胎股份有限公司2021年建成全省首个5G全连接工厂,逐步实现数据驱动的生产方式,数字化“轮胎制造新生态”效率提高4倍以上,合格率提高20%,节约近1/3的人力。

作为首个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贵州大力推动标准赋能产业发展。2017年,贵州制定实施了全国首个大数据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指标体系。截至目前,通过实施“千企改造”“万企融合”等行动,累计形成“大数据+实体经济”融合标杆项目401个、示范项目4234个,推动2.3万余家企业“上云”。2022年,贵州将再打造100个融合标杆项目,实施1000个融合示范项目,带动2000户以上实体经济企业和大数据深度融合。

4 奇瑞万达贵州客车股份有限公司工人在商务车焊装生产线用悬挂式点焊机进行分总成件焊接 。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陈慧 摄.jpg

奇瑞万达贵州客车股份有限公司正以百亿级产业规模为目标,努力构建客车行业5G业态下的新模式。

5 贵阳吉利汽车智慧工厂自动跟踪预警、自动排产调度、故障自动推送,五种车型可同时混线生产.jpg

贵阳吉利汽车智慧工厂自动跟踪预警、自动排产调度、故障自动推送,五种车型可同时混线生产。

6 贵州中铝铝业有限公司冷轧车间生产线。陈慧 摄.jpg

贵州中铝铝业有限公司“智能生产决策项目”通过设备运行、工艺及质量数据的自动采集,生产全程实时监控、生产任务智能下达、产品质量精准可溯。

7 中晟泰科 CHH_6063.jpg中晟泰科以打造智能终端结构件、LED芯片及半导体等高精尖电子信息化产品为主攻方向,建成封测与大数据融合的智能制造研发、生产基地。

8 康师傅(贵阳)饮品有限公司,以碳酸饮料为代表的生产线1小时可“下线”4万瓶饮品,一天出货量可达20万箱。图为工人在可存储120万件产品的康师傅智能立体仓库作业。.jpg

康师傅(贵阳)饮品有限公司可存储120万件产品的智能立体仓库

贵州数字经济发展势头强劲。据统计,2021年,贵州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软件业务收入同比增长59.3%,增速排全国第一,规模在全国位次较“十三五”初期提升了6位,为历史最好水平。

9 力源液压.jpg

数字化运营、网络化协同、集成化管控、智能化决策的信息化框架体系成为力源液压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推动力。

10 通过“大数据智能制造”生产模式,贵阳海信实现了提质增效。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旷光彪 摄_4613.jpg

通过“大数据智能制造”生产模式,贵阳海信电子有限公司实现了提质增效。

11 航天电器.jpg

贵州航天电器股份有限公司“精密电子元器件智能制造示范工厂”,是大数据、人工智能与生产管理深度融合,企业实现转型升级、智能制造的典型案例。

DSC_9606.jpg

贵州雅光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智能制造系统,全部具备大数据及工业互联网接口,使产品产量、优品率和经济效益大大提高。

自2014年以来,力源液压、贵阳海信等6家企业先后获批国家级智能制造试点示范;航天电器、振华新云电子等4家企业获得国家智能制造新模式应用示范;黎阳航空、雅光电子等31家企业获批国家级两化融合贯标试点。大数据融入工业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等产业链各环节,实现实体经济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

13 遵义群建塑胶制品有限公司“基于注塑云平台下的智慧注塑工厂”项目,提高了生产效率,最高日产90多个品种10万件产品。图为工人在信息化智能生产线上作业。.jpg

遵义群建塑胶制品有限公司“基于注塑云平台下的智慧注塑工厂”项目,提高了生产效率,最高日产90多个品种10万件产品。

14 联塑科技发展(贵阳)有限公司通过技术升级改造,从投料到生产成型,上百条自动挤出生产线、上百台注塑机和配套设备均实现了智能化生产。.jpg

联塑科技发展(贵阳)有限公司从投料到生产成型,上百条自动挤出生产线、上百台注塑机和配套设备均实现了智能化生产。

15 工人在玉蝶电气工业生产基地电线电缆智能生产车间,观察54盘框式绞线机运行情况。 陈慧 摄 DSC_5989.jpg

贵州玉蝶电工股份有限公司建成全国首条智能制造及智能仓储一体化智能线缆生产线,同时搭建起工业设备物联网平台和OSC数据协同工作中心。

16 贵州百灵集团工人在颗粒剂自动包装生产线上作业。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陈慧 摄.jpg

贵州百灵企业集团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实施扩能技改全产业链项目,智能化、系统化的生产线将取代传统操作方式,推动公司年产值倍增。

《贵州省“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提出,到2025年,大数据电子信息产业总产值突破3500亿元;全省数字经济增加值实现倍增,在GDP中的占比达到50%左右;三次产业规模以上企业基本实现大数据深度融合改造全覆盖。在产业发展、数字治理、数据价值、数字基建等方面,实现新突破。

17 好一多 .jpg

贵州好一多乳业股份有限公司“大数据一体化平台”打通市场、奶源、加工、营销等关键环节的数据壁垒,综合成本下降3%,产品销量增长20%以上。

18 贵州黔玻永太新材料有限公司,是集玻璃研发、制造、加工和销售为一体的省级“千企改造”工程龙头企业。工人在玻璃自动生产线上作业.jpg贵州黔玻永太新材料有限公司玻璃自动生产线

贵州,一个线上线下一体化、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数实融合”互联时代,正在加速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