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首颗,来自武汉!


茫茫太空中

明年将新增一颗卫星

这颗卫星也是全球首个医学遥感卫星

8月16日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宣布

全球首颗健康研究领域的专用遥感卫星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健康号”医学遥感卫星

珞珈四号01星

将于2023年该院百年院庆之际

发射升空

该卫星将以遥感技术赋能

环境健康与智慧医疗研究

以融合创新助力健康中国


这颗全球首发的医学遥感卫星,是今年4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湖北省人民医院)与武汉大学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宇航科学与技术研究院达成战略合作,联合成立全球首家医学遥感信息研究院“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医学遥感信息研究院”后,“遥感+医学”的首个重磅融合科技创新。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健康号”医学遥感卫星(珞珈四号01星)是全球首颗“遥感+健康”专用卫星。卫星设计载荷重约50kg,装备可见光高光谱相机、紫外相机等,兼具高光谱、微光、紫外等多模式,具有一体化设计、成像范围广、工作模式多、图像获取快等优势,重点围绕中国,兼顾周边国家,探测影响人类健康的环境因子。


中国科学院院士、武汉大学宇航科学与技术研究院院长、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医学遥感信息研究院院长龚健雅介绍,国际对地观测组织GEO发布《GEOSS全球地球综合观测系统》制定的九大社会服务(健康、灾害、森林、能源、水体、气候、农业、生态、海洋)中,目前唯独缺失针对健康领域的专用遥感监测卫星。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健康号多源遥感卫星”系统作为多传感器载荷卫星平台,将针对影响人类健康的“水-土-气”环境要素探测设计载荷与选择波段,突破高光谱环境遥感智能高精度反演关键技术,提升全球健康研究领域遥感监测能力,在不同地理尺度评估和量化健康相关变量与环境风险因素之间的关系,开展医学遥感应用示范,为人民健康保驾护航。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党委书记万红慧介绍,医学遥感信息研究院构设了“遥感信息+现代医学”发展的初步蓝图,将时空大数据用于构建数字孪生智慧医院,开展环境遥感与健康GIS大数据分析等相关研究与实践。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院长王高华介绍,“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健康号”医学遥感卫星将应用于探测影响人类健康的环境因子,服务于传染病溯源、地方性疾病分析、健康长寿因子监测、灾后疫情防控、公共疾病传播与预防等医学遥感应用领域,同时深度融合遥感观测、信息挖掘、医学诊断、疾病防控、时空分析等学科前沿,为服务人民健康探索新路。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医学遥感信息研究院名誉院长李德仁此前表示,遥感信息技术在医学领域大有可为,可将医生视觉分辨率有限的人眼升级为“火眼金睛”和“千里眼”,很多医学操作技术如心脏介入手术,借助遥感三维定位系统得以顺利完成。对医生而言,遥感信息技术“加持”能避免手术过程中对神经和血管的误伤和严重并发症,实现个体诊断和治疗更清楚、更准确、更高效。对传染病防控而言,可精准助力疫情防控和流行病调查,摸清环境因素对健康的影响,有效提升疾病防治和诊断水平。医学与遥感携手共进、强强联合,产出的世界一流融合创新成果,有望解决更多“卡脖子”的生命健康难题。




来源:武汉广播电视台、武汉发布、青春武汉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