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电话用户已全部实现实名登记,2021年来拦截涉诈电话25.4亿次

8月19日,工信部召开专题新闻发布会,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络安全管理局一级巡视员周少清介绍了有关网络安全、数据安全方面的有关情况。

网络安全方面,现已制定《网络产品安全漏洞管理规定》等配套规范和数百项标准。面向工业互联网、车联网、5G等新型网络基础设施,出台多项政策文件,创新实施工业互联网企业网络安全分类分级管理、车联网身份认证和安全信任管理、车联网卡实名登记管理等制度,初步建立适应我国新型基础设施特点的安全保障体系。

据介绍,目前我国网络安全技术防护体系日趋完善,有效应对大流量网络攻击(DDoS)等安全风险,及时处置各类安全威胁。

↑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络安全管理局一级巡视员周少清

周少清表示,我国网络安全产业实现集聚式创新发展。布局建设北京、长沙、成渝三大国家网络安全产业园区,打造一批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创新示范中心,网络安全产业集聚式、规模化发展态势初步形成。2021年,我国网络安全产业总体规模突破2000亿元,“十三五”时期年均增长率达15%。

周少清介绍,我国电话用户已全部实现实名登记,超过16亿张物联网卡全量纳入安全管理体系。

而在防范治理电信网络诈骗方面,周少清指出,工信部制定了电信企业和互联网企业反诈责任清单,累计考核问责企业108家、约谈挂牌26家。

此外,升级启动“断卡行动2.0”,联合公安部印发断卡通告,累计处置涉诈高风险电话卡、物联网卡近1亿张,关联互联网账号6200万个。部署推进“打猫行动”,联合公安机关打击“猫池”窝点3758个、缴获设备1.16万台。

2021年以来累计处置涉案域名网址214万个,拦截涉诈电话25.4亿次、涉诈短信30.5亿条。建成启用12381涉诈预警劝阻短信系统,精准发现潜在受骗用户并实时发送预警信息2.92亿条。

在保障数据安全方面,周少清介绍,工信部已研究起草《工业和信息化领域数据安全管理办法(试行)》等政策文件,印发《电信和互联网行业数据安全标准体系建设指南》,研究制定60余项行业亟需重点标准。

在工业领域,组织15个省份300余家工业企业开展数据安全管理试点,探索构建工业领域数据管理模式。

周少清指出,下一步,工信部将制定出台工信领域数据安全管理制度,健全完善数据分类分级、重要数据保护、风险评估、应急管理等重点管理机制。

在标准规范方面,建立完善工信领域数据安全标准体系,研究制定车联网、工业互联网等重点领域数据安全标准。在监管实践方面,面向工业、电信领域重点企业,推进开展重要数据识别和目录编制、备案管理、安全防护、风险评估等工作,督促数据安全保护主体责任有效落实。

此外将推动出台促进数据安全产业发展等政策文件,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据安全领军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应用示范。

红星新闻记者 王田

编辑 余冬梅 实习编辑 朱洁英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