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首创社会工作援疆模式 12年培养喀什本土社工210余名

读创/深圳商报记者 罗凯燕 通讯员 王冠 杨刚

自2010年新一轮对口援疆工作开展以来,深圳率先提出社会建设援疆与经济建设援疆并重的工作思路,首创社会工作援疆模式,并于2010年9月正式启动“援建新疆喀什地区社会工作站”(简称“深喀社工站”)项目,正式拉开了深圳社会工作援疆的序幕。

十余年来,深圳社会工作援疆以深喀社工站为抓手,构建多方参与的社会工作援疆模式。截至2022年7月底,深圳社会工作援疆依托“深喀社工站”项目,累计投入资金逾1700万元,派出援疆社工及督导超130人次,培养喀什本土社工210余名,其中少数民族社工占90%以上。

深圳社会工作援疆,助力当地培养本土社工人才。

在社会工作援疆中,督导是不可或缺的专业人才力量,深圳市社会工作者协会统筹深圳优秀社工,赴喀什开展行业引导、社工督导、项目指导的“三导”工作,通过个别督导、团体督导、文书批阅、专业能力培训及心理情绪支持等方式,为喀什本土社工人才发展提供支持,助力本土社工在乡村、社区、学校、企业、福利院等不同场域开展专业服务,极大地推动了民族地区社会工作发展。

今年30岁的阿卜杜艾尼·麦麦提是新疆大学社会工作专业的毕业生,于2016年加入深喀社工站,成为了一名开展企业社会工作服务的社工。但在工作中,他却很难将在书本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服务中,这让他感到很头疼。深圳援疆社工董欢作为督导,陪伴阿卜杜艾尼一起走近居民,开展个案、小组等专业服务,通过具有针对性的专业指导,让他很快成为了一名合格的专业社工。

“援疆社工督导带给我最大的收获是实务操作能力的提升,在我做社工之初,每次开展服务前,督导都会陪我一起进行活动的演练,在过程中把我的优点和缺点都指出来,并给我提出建议,让我把最好的服务带给服务对象。”阿卜杜艾尼说道。

阿卜杜艾尼(右)入户走访慰问产业园区职工。

维族小伙吐尔洪·吾斯曼在深喀社工站从事社会工作服务已有9年,是喀什市首批本土社工督导人才,原本汉语听说写能力都不太好的他,在深圳援疆社工王萍的督导下,不断提升文书写作能力,撰写的专业案例在《深圳社工援疆十年纪念专刊》等刊物中发表,还被评为中国社会组织扶贫案例“50佳”案例。“王萍督导的教学虽然较为严格,但却让我非常受益,很快获得了专业成长。同时她还与我们一起开展乡村振兴等项目服务,提出专业性很强的建议,让我们喀什社工学习到了很多解决困难的方法。”吐尔洪说道。

开展民生项目,吐尔洪协助农户购畜。

哈斯耶提·奥布力喀斯木是喀什负责乡村服务的社工姑娘,因为开展乡村服务的女社工较少,她一直感到支持不足,开展服务也事倍功半。直到深圳援疆社工黄思俊对她进行督导后,她感到自己有了陪伴和支持。当谈到接受督导的感受时,哈斯耶提说:“以前不知道乡村振兴服务如何做,实在没有头绪,黄督导就陪同我们下乡做调研,带领我们学习政策文件,和我们一起策划活动,整合需要的资源,为我们排解忧难。黄督导让我们了解到,做专业服务非常需要与村民建立连接,并回归社会工作的专业价值。”

1989年出生的苏永千是一名深圳社工督导,自25岁起就参与援疆服务,至今已扎根新疆喀什8年,负责促进“脱贫服务”以及“行业交流”“人才培养”等喀什社工发展项目。他说:“深圳开展社会工作援疆,一方面持续进行深圳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输出,助力当地各类民生服务开展;另一方面高度注重当地本土社工人才培养,希望通过‘传帮带’等方式,为当地培育高质量社工人才,从而接下援疆社工督导工作的接力棒。”

苏永千(中)参与援疆项目督导会议。

在本土社工督导人才培养方面,深喀社工站共培养了16名新疆督导人才及10名喀什市督导人才。2021年9月,喀什市启动了第二批本土社工督导培养班,通过笔试和面试选拔了12名优秀社工成为喀什市第二批本土社工督导。该批督导培养计划拟通过为期3年的培养工作,为当地培育优质的社会服务人才,助力当地社会服务与社会建设发展。

深圳援疆社工协助喀什市开展本土督导选拔。

审读:喻方华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