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吴宏:把百姓需求记心头,全力破解就医难

文汇客户端

屏幕快照 2022-09-03 上午9.10.20.png

清瘦精干、讷言敏行、勇挑重担,这是上海市卫健委医政医管处处长吴宏给人留下的深刻印象。作为一名外科医生出身的医疗管理者,他带领着团队,始终把“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记在心头,把为人民群众提供更高效、安全、便捷的基本医疗服务作为目标,在繁忙的工作中践行着一名党员干部的初心和使命。近日,他荣获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称号。

坚守900多天,始终处于“随时激活”状态

自2020年新冠疫情发生以来,作为上海疫情防控指挥体系的一员,吴宏在上海市疫情防控指挥部已坚守了900多天。这些日子里,他带领工作团队紧紧围绕病例发现、筛查、转运、诊治等各环节,制订起草、推进落实一系列关键性政策和举措。

面对最初配置水平不一的发热门诊,他组织制订统一的建设标准,在短期内快速提升全市发热门诊的病例发现和救治能力;面对患者转运中存在的病毒播散风险,他协调增配200余辆负压救护车;面对患者特别是疑难危重患者的救治,他组织起市级专家组,推进每日重症患者专家会诊、多学科联合巡诊等制度,总结形成救治“上海方案”;面对市内救治、境外输入人员救治和支援兄弟省市等多线作战任务,他提出医疗资源和救治力量调配的合理化建议……新冠疫情近三年,吴宏几乎没怎么睡过安稳觉,就像上海的疫情防控指挥体系一样,他也始终处于“随时激活”的状态。

“进一步加强医院的重症能力建设,不仅是当下应对新冠疫情防控工作的需要,更是为更好应对可能发生的各类突发情况做准备。要考虑得多一些,准备得更充分些。”荣获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称号、由京返沪后,吴宏又“奔跑”起来,二三级医院重症医学“升级”建设,成为他连日来深入一线调研的重头工作。

全力应答民生期待,“有了健康,才有好日子”

健康事关千家万户。吴宏所在的医政医管处,承担着全市医疗机构、医疗服务行业管理工作,是做好全市医疗服务工作承上启下的关键一环。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人民群众对医疗服务有更多的期待和要求。“有了健康,才有好日子”,这话吴宏和同事们常挂在嘴边,也成为他们竭尽全力解决百姓就医难题的持续动力。

如何让老百姓在家门口获得更高效优质的医疗服务?吴宏带领团队跑基层、听意见,提出一系列建设性意见,并予以推进落实,助推上海在全国率先探索建成43家区域性医疗中心,打造“市民家门口的好医院”。

按市委、市政府“五个新城”建设目标,吴宏认真落实、并持续跟进新城建设三甲医院的进展,帮助解决新建、改扩建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推动优质医疗资源进一步下沉、延伸。

院前急救是“生命线”,吴宏深知,院前急救每快一秒钟,就可能多救一条生命。为让院前急救“更快一点”,他努力围绕全市工作目标,推进完善相关方案。经近五年不懈努力,上海全市急救服务业务量以年均8%的速度增长的同时,急救平均反应时间从20分钟降至12分钟,打造出一张业务量和服务能力居于国内领先水平的生命安全守护网。

对标“最好”,让好管理赋能医疗水平持续提升

医学探索永无止境,医疗管理也无止境。这些年,吴宏帮医院出主意、想办法,指导帮助一批市级医院创建国家医学中心、国家区域医疗中心;他广泛调研,总结推广日间手术、多学科诊疗、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创伤中心等医疗服务新模式;为确保医疗安全这条生命线,他持续推动医疗质量控制体系发展,年均质控培训约2.5万人次、质控督查约5000院次……

近年来,大数据、5G、AI等新技术飞速发展,这能否成为推动医疗行业发展的新动能?吴宏带领团队研究、建议并推出跨院复诊,积极推进并实现全市38家市级医院和16个区医疗机构之间的检查检验项目互联互通互认应用的全覆盖。2020年7月,长三角(上海)智慧互联网医院正式运行,优质医疗借力互联网等新技术插上“翅膀”,造福更多百姓。

作为医疗对口帮扶主要责任处室负责人,吴宏还动足脑筋把“当地需求”和“上海所能”连接起来,通过以院包科等创新工作,助力受援地培养一批“带不走”的骨干人才。

在吴宏的心目中,管理“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他的愿景是让科学的管理赋能医疗水平持续提升、造福更多百姓。



  作者:唐闻佳

  编辑:唐闻佳

责任编辑:樊丽萍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