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高质量发展“强磁场”——沧州市推动“1+20”政策体系精准“滴灌”优环境促发展综述

在政务服务大厅企业开办专区,工作人员为办事群众耐心解答。王一鸣 摄
营商环境是市场主体生存发展的土壤,是区域经济发展的软实力、硬支撑。

今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以及经济下行等不利因素影响,我市坚决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重要要求,强力推动国家稳经济一揽子措施和全省“1+20”政策体系落地见效,着力打造政策稳定、竞争公平、服务高效、成本优惠的营商环境“金名片”,切实保市场主体保就业保民生,促进经济社会平稳健康。

数据显示:截至8月底,全市新增市场主体7.25万户,市场主体总量达到65.94万户,同比增长9.83%;全市“一键融”平台注册企业达到12万余家,融资金额达到302.2亿元,较年初大幅增长。

高位推动 打出优化营商环境“组合拳”

“从电话沟通到接收资料,不到20分钟就办理好了营业执照,让我感受到了企业开办的‘沧州速度’,为你们细致入微的服务点赞!”日前,来自北京的创业者张磊将一面写有“审批高效为企业,热情帮办助发展”的锦旗送到了市政务服务大厅企业开办专区。

一句真诚评价的背后,折射出的是我市促进市场主体倍增、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取得的实效。

今年以来,我市在营商环境建设上高位推进,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几乎逢会必讲,向全市党员干部和全社会释放以营商环境建设为突破口的强烈信号。市委、市政府坚持以体制机制创新破题,着力完善营商环境建设工作相关制度体系,强化制度供给,全力打造要素聚集的“磁场”、企业发展的“沃土”、投资兴业的“宝地”。

确保各项惠企利民措施直达末端。围绕贯彻落实好国家稳经济一揽子措施和全省“1+20”政策体系,我市立足实际、精准施策,及时制发了9个方面96条一系列措施,并建立专项考核制度,切实保障减税降费等一系列惠企利民措施落地见效,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据统计,1至7月,全市完成退税缓税减税降费115亿元。

充分发挥企业家“直通车”服务机制。第一时间编制《政策惠享扎实稳定全省经济运行一揽子政策措施》宣传手册,并印发了《市级领导干部包联各县(市、区)评价办法》等文件,“点对点”对接服务,积极助企除难点、通堵点、解痛点,助企纾困解难。

健全要素保障。各县(市、区)建立线上线下“金融超市”,线上入驻金融机构39家、注册中小微企业8.8万余家,线下走访对接企业2293家,今年已为企业融资316亿元。在渤海新区黄骅市探索实施“项目服务承诺制”改革,确保“拿地即开工”。

“退、减、缓”等一系列政策“组合拳”齐发力,“心贴心”真情助企“零距离”。企业发展的信心足了,全市经济发展基本盘稳了。

助企纾困 打通企业发展“中梗阻”

连日来,位于任丘市牛村工业园区的河北金坤工程材料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一派繁忙景象,各条生产线正开足马力生产。

公司负责人说,今年6月因受疫情影响,企业运营成本增大,在需要资金运转的关键时刻,他们在沧州“一键融”平台发布了融资需求,任丘信用社根据企业信用良好的实际情况,在收到申请的第二天就为企业发放了200万元信用贷款,及时解决了企业面临的运营难题。

我市在全省率先完成地方金融服务平台(“一键融”平台)与全国融资信用服务平台省级节点技术对接,进一步加大对市场主体的融资支持力度,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市行政审批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我市印发了《关于加强信用信息共享应用促进中小微企业融资若干措施的通知》等文件,构建起“信易贷”工作主体框架,实现“政府搭台、信息跑腿、经济唱戏”。

为缓解疫情影响,市信用办联合人行沧州中心支行,邀请6家银行信贷专家走进“一键融”平台《政银企对接》直播间,为1600余家企业宣讲“信易贷”产品。同时,在任丘市设置“信易贷”工作“政银合作”试点,与农业合作社、村镇银行建立深度合作,信用贷款100%平台发放。任丘市“政银合作”模式取得重大突破,企业注册率、实名认证率双突破60%,放贷规模达到43.43亿元。

全市共推、共建、共享、共用融资信用服务“一张网”,让入驻的中小微企业可足不出户享受日益完善的“一站式”线上融资便利服务。

由“人找政策”变为“政策找人”,让惠企政策精准易享,是我市优化营商环境的一个缩影。聚焦制约市场主体和群众办事创业的痛点、堵点、难点问题,我市从一项项具体事项抓起,着力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

在市县两级推行“大一窗”综合受理运行模式,积极推进进驻事项分领域设置无差别综合受理窗口,精准预约、精准服务,有效破解“一扇门、多窗跑”问题,减少办事人员跑动次数。

为畅通“准入准出”,个体工商户和有限公司的登记向乡镇下沉,在法定审批权限内推行市域通办;推行网上办理,名称自主申报,放宽“三新经济”经营范围,支持“京津冀”企业保留名称字号;降低企业开办成本,对新开办企业实行首套印章政府补贴政策;制定非公司企业法人注销、公司注销、非公司企业法人改制、公司股权变更4种登记业务的流程图与材料规范,助力企业改革。

为方便企业信用重塑,实行信用修复“三个一批、两个送达”工作机制,在重点区县开展信用修复专项行动,送政策上门,送服务到家,有效提升企业信用修复率,避免信用惩戒。

聚力改革 按下项目建设“快进键”

唯改革者进,唯创新者强,唯改革创新者胜。如何破解工程建设项目审批领域事项杂、环节多、周期长等“老大难”问题?

我市紧盯工程项目审批领域难题,强力推动工程建设领域改革,推广应用建设项目企业报建(办理)全周期、全流程管理服务导图,为出让用地房建项目、市政(线性)工程、工业项目(含危化项目)等不同类别项目合理安排时序,进行“定制审批”,量身打造体现项目特点的最优审批流程。平均申请材料从181项压减至120项,并联办理环节从39个压减至8个,审批用时平均从51天压减至35天,累计指导省市重点项目报建527个。

在提供“差异化”服务方面,依托“信用中国”平台,对无不良信用信息的企业,放宽预售形象进度要求,在投资比例难以认定的情况下,可按照建筑形象进度分类进行把握,减轻企业负担。

在提供“不打烊”服务方面,项目单位材料齐全受理后,按照“一企一策”“一事一议”“特事特办”的原则,需要局长办公会研究的,随时召开会议研究;需要第三方技术机构勘验、评审的,及时联系机构开展工作;其余审批工作力争即来即办、立等可取,全力加速建设项目手续办理。

营商环境的优化,关键在持续用力、响鼓重锤、纵深推进。今年以来,我市坚决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抓投资上项目促发展的各项工作部署,建立健全重点项目推进工作联席会议、市级领导包联等15项重点项目建设工作机制,有力保障重点项目扎实快速推进。市委、市政府制发《关于建立沧州市重点项目建设工作机制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压实固定资产投资和重点项目建设工作责任九个专项实施方案的通知》《沧州市2022年省重点建设项目市级领导包联方案》等文件,在加强项目谋划储备、强化项目要素保障、加快项目施工建设、激发民间投资活动等方面给予政策帮扶。

1至7月,成功帮助省市重点项目解决问题30余项,涉及用地、资金等领域。其中,受新冠疫情影响,资金短缺是很多项目绕不开的一道“坎儿”。为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问题,我市先后组织银企对接活动173场,参加企业数量3703家,解决融资需求104亿元。

一项项优质到位的服务、一个个高效便捷的流程、一次次公平公正的办事……对于来沧投资兴业者来说,这份真诚已胜过千言万语。

软环境和硬实力的“双翼齐飞”,汇聚起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力量。1至7月,全市省市重点建设项目完成投资502.3亿元,完成目标任务的91.3%。其中,省重点建设项目全年预计投资147.4亿元,1至7月完成投资131.1亿元,投资完成率88.9%,高出全省平均水平24个百分点,排名全省第一位。

耕耘更知韶光贵,不用扬鞭自奋蹄。营商环境,“优”无止境,我市优化营商环境的脚步仍在阔步向前,向着更深更广的领域挺进。

来源:沧州日报
编辑:刘明帅
编审:崔秩
审核:孟 辉
邮箱:zhongjieshidian@163.com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