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可信任可依靠的“大国良师”

本报记者 孟庆伟 北京报道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坚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心系广大教师,对教师队伍建设作出了系列重要指示批示,强调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号召广大教师做“四有”好老师、“四个引路人”。

9月10日是第38个教师节,教育部日前召开“教育这十年”“1+1”系列发布采访活动第11场新闻发布,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发展成就。

《中国经营报》记者在发布会上获悉,十年来,我国教师队伍实现量质齐升,专任教师总数从2012年的1462.9万人增长到2021年的1844.4万人。同时,各级各类教师素质不断提升、结构不断优化。

“这支规模宏大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成为了支撑世界上最大规模教育体系的‘大国良师’。”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司长任友群表示,未来我国将持续打造“大国良师”,服务教育高质量发展,推进教育现代化,支撑教育强国。

教师也正成为一个热门职业。教育部的数据显示,十年来,教师资格考试报名人数由17.2万人次跃升至今年的1144.2万人次。

量质齐升

国家兴衰系于教育,根本在教师。

党的十八大以来,各地大力推进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建设,教师工作取得了历史性成就,教师队伍整体面貌发生了格局性变化,优秀人才争相从教、教师人人尽展其才、好教师不断涌现的良好局面基本形成。

任友群表示,十年来,我国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制度体系完善健全。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十九届中央深改组第一次会议,审议通过党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高位推动教师队伍建设改革。中办、国办出台《关于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进一步营造教育教学良好环境的若干意见》,国办出台加强教师工资待遇保障文件和乡村教师支持计划,教育部会同相关部门出台一系列尊师、强师、惠师政策,基本形成了科学规范、系统完备、有效管用的教师制度体系。

十年来,我国教师队伍实现量质齐升。据介绍,我国专任教师总数从2012年的1462.9万人增长到2021年的1844.4万人,增幅达26%。同时,各级各类教师素质不断提升、结构不断优化,小学教师本科以上学历从32.6%增长到70.3%,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超过50%,高校硕士研究生导师从22.9万人增长到42.4万人,博士研究生导师从6.9万人增长到13.2万人。

在教师队伍质量提升方面,地方的数据同样亮眼。浙江省教育厅副厅长汤筱疏告诉记者,浙江省现专任教师规模达到70.6万人,十年增幅26.9%,省部级以上高层次人才达到3545人,十年翻了两番。

中国特色高水平教师教育体系也在十年间建立建强。任友群介绍,目前我国已建立了以215所师范院校为主体、510所非师范院校共同参与的中国特色教师教育体系,实现由“中师、专科、本科”三级教师教育向“专科、本科、研究生”三级教师教育跃升。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深入推进教师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全面提升教师素质能力。十年来,我国教师管理综合改革也在走向深化,更好地满足了中小学教育事业发展。同时,教师资格考试和定期注册制度全面实行,教师资格考试报名人数由17.2万人次跃升至今年的1144.2 万人次。

就中小学教职工编制保障工作,中央编办四局副局长张文斌介绍,截至2022年6月底,全国省市县三级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已如期达到或高于国家基本标准,有效促进了教育资源的城乡均衡配置,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张文斌表示,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全面达标是新的起点,机构编制部门将在此基础上,与教育部门协同配合,持续跟进,落细落实,及时针对学龄人口、生源结构等新变化,不断做好区域、学校、学段、学科间师资力量的统筹优化和动态调整,真正把好事办好,办出实效,促进教育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教师职称改革与教师利益息息相关。十年来,我国不断推进教师岗位和职称改革,中小学设置正高级教师职称,深化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将高校教师职称评审权下放至学校,畅通教师职业发展通道。

不仅如此,教师地位待遇不断提升。任友群表示,我国已建立教师工资待遇保障长效机制,各地基本实现义务教育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中小学教师收入分配激励机制不断完善,绩效工资发放能有效体现教师工作量和工作绩效。

没有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就很难培养出高水平的创新人才。十年来,教师队伍人才建设取得重要突破,高校高层次人才建设制度着力完善,紧缺领域人才培养不断强化,通过实施好重大人才专项,加强高端智库建设,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和国际竞争力的高校人才建设体系。

未来,高端紧缺专业教师队伍的储备和支持还将进一步提升。任友群表示,今后要推动高校扩大博士后招收培养的数量,要将博士后人员作为补充师资的重要来源。

值得关注的是,十年来,我国教师队伍短板在加速补齐。其中,通过持续推进乡村教师支持计划,乡村教师“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局面基本形成;出台幼儿园教职工配备标准,幼儿园专任教师从147.9万人增加到319.1万人;实施特殊教育提升计划,特殊教育教师从4.4万人增加到6.9万人;实施教师人才支教援助专项,累计派出22.1万名教师到农村和中西部学校支教讲学。

面向未来,任友群表示:“我们将写好高质量教师队伍建设这篇新文章,持续打造‘大国良师’,服务教育高质量发展,推进教育现代化,支撑教育强国。”其中,将继续推进职称改革,深化教师评价改革,提高教龄津贴标准,完善教师工资待遇长效联动机制,完成《教师法》修订等。

大国办强教育

教育投入是支撑国家长远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投入。教师队伍建设发展的一系列成就的背后,其实是党中央、国务院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以及对教育事业投入的持续优先保障。

国家发改委社会发展司副司长蔡长华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教育发展水平显著提升。

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GDP比例连续10年保持在4%以上,教育成为财政一般公共预算第一大支出,一批重大教育工程得以顺利实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得到有效落实。

不仅如此,我国教育事业发生格局性变化,从“穷国办大教育”向“大国办强教育”迈进。

我国各级教育普及程度达到中高收入国家水平,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达13.8年,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有效提升,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跨越,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显著增强,为民族复兴注入了强劲动力。

此外,国家发改委通过支持发行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教育投入更多向教师倾斜等方式,推动教师育人环境不断改善。

据了解,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发改委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2200亿元,支持发行地方政府专项债券3400亿元,带动各种资源,支持各级各类学校教学科研和生活设施建设,学校办学条件明显改善,育人环境有效提升。

国家发改委还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支持薄弱领域和关键环节,加大乡村教师周转宿舍和住房建设,让他们留得住、教得好。据了解,十年来,中央投入260多亿元,支持边远艰苦地区建设约60万套农村教师周转宿舍,超过83万名教师入住。

安居乐业,才能安心教学,教师队伍的住房保障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为解决教师队伍住房困难问题,住建部等多部门通过做好公租房保障、扩大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和因地制宜发展共有产权住房等举措,大力支持教师队伍建设。

住建部住房保障司副司长潘伟表示,截至2021年底,全国有36万名青年教师通过公租房解决了住房困难问题;截至今年7月底,全国已建设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260万套(间),能够解决700多万名新市民、青年人的住房问题;此外,截至2021年底,北京累计筹集共有产权住房房源约8.3万套,上海累计签约13.6万户,杭州、南京、广州等城市也积极探索发展共有产权住房,符合当地申请条件的教师可以申请。

针对目前仍有部分学校缺乏周转住房,教师的居住条件比较差的现实情况,潘伟表示,下一步,住建部将主要围绕公租房、保障性租赁住房和共有产权住房这三类住房,鼓励一些地方结合当地实际,制定面向教师群体建设或配租公租房的优惠政策;支持学校利用存量土地和房屋建设保障性租赁住房,切实增加保障性租赁住房的供给;因地制宜发展共有产权住房。

服务经济、对接产业

职业教育是对接产业最紧密、服务经济最直接的教育类型。加强职教师资高质量发展建设,可以服务国家战略,为国家经济和产业转型升级提供队伍保障和技术支撑。

据了解,我国职教教师队伍与基教和高教教师队伍相比,是一支相对年轻的队伍,目前50岁以下的专任教师占比达到80%。任友群表示,不管是中职还是高职,中青年正成为职业教育教师队伍的骨干力量,“双师型”教师占比达到了55%,超过了占比过半的要求。

但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是系统工程,也是长远大计,就未来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方向,任友群认为还需要从多个方面发力:

第一,要进一步提高职教教师标准体系的规范性,其中包括完善职业教育教师准入制度,对职业教育教师资格体系框架进行整体设计,突出职教特色。

第二,要进一步增强职教教师培养体系的开放性,其中要加强职业技术师范院校建设,此外,针对职教师资培养的短板,要支持综合性大学和工科类大学承担职教师资培养任务,创新政府、行业、企业、学校多主体协同参与职教教师培养模式。

第三,要进一步强化职教教师高质量发展的专业性,其中要调整和认定一批校企共建的“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和教师企业实践基地,启动职业院校名师、名匠、名校长培育计划等。

“职教师资的培养培训和基础教育、高等教育都是不一样的,与产业的结合更加密切,不借助产业的力量、经济社会发展的力量,是很难建好的。所以,职教师资高质量发展必须要跟行业、产业、企业进行深度融合,特别是一些头部企业,我们希望它们更多参与到本行业职教师资培养培训的环节中来。”任友群指出。

第四,要进一步提高校企人才双向互动的流动性。据了解,教育部等部门正在修订兼职教师管理办法。任友群称,要持续开展兼职教师特聘岗位计划,探索行业企业高端人才引进机制和支持机制,鼓励引导企业的高技能人才、退休工程师、退休工匠等到校从教。目前,相关部门也正在努力把银龄计划覆盖到职业教育。

在服务地方产业转型升级方面,各地职业院校也在实践中探索出了一些宝贵经验。

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教授、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负责人王建林告诉记者,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紧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通过开展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在推动教师改善知识和能力结构、适应数字化变革、服务产业转型升级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

这些探索包括:制度设计先行,引导教师主动适应新时代产业变革;平台搭建跟进,服务教师主动融入产业协同创新;科研实践落地,推动教师主动服务产业转型升级等。

据王建林介绍,该校把服务企业、服务产业等要求作为教师职称评聘、岗位聘任、考核评价的权重指标,推行首席专家领衔制度,签约聘请包括1名院士在内的一批首席专家,推行高层次人才年薪制。

为推动教师主动服务产业升级,该校联合大院名校,对接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为企业提供智能化改造、数字化升级解决方案,每年承担企业技术攻关、工艺革新项目近200个。同时,面向5G应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产业变革需求,组织开展浙江省“尖兵”“领雁”攻关计划项目,积极服务浙江产业转型升级。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