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大众科学传播杰出和新锐人物揭晓,一线医生和院士同登领奖台

文汇客户端

22.jpg

他们中有深耕科普工作近40年,年近八旬仍坚持每月至少作2场科普报告的院士、有耕耘在科研一线的各大医院的骨干医生、有热爱科普的资深媒体人,还有投身于公益科普活动的企业管理者……在今天举行的2022年上海市“全国科普日”活动启动仪式暨科技会客厅“星辰大海 未来可期”专场活动上,由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上海科技发展基金会联合主办的“第十四届上海市大众科学传播人物选树”名单揭晓,会议分别授予褚君浩等5位同志“第十四届上海市大众科学传播杰出人物”称号,傅昇岽等5位同志“第十四届上海市大众科学传播新锐人物”称号。

该选树活动主要为鼓励和宣传在上海科学普及事业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个人,推动上海科普事业发展,促进上海公民科学素质提升。本届选树自6月初正式启动,得到了社会各界的积极响应。据介绍,本次选树来自科技企业的申报人数有了显著提升,侧面反映出越来越多的企业与社会组织正积极地参与到公益科普事业中来。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以及国家和本市评比表彰管理制度的有关文件精神,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决定今年起将上海市大众科学奖评选更名为上海市大众科学传播人物选树。本活动自1995年开展以来,今年已是第十四届。

大众科学传播人物选树本届开始由每两年开展一次改为每年开展一次;除了每届评出大众科学传播杰出人物不超过5人之外,还特设评选大众科学传播新锐人物不超过5人。

33.jpg

第十四届上海市大众科学传播杰出人物(按姓氏笔画为序):

杨志根    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

赵晓刚    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

姜雪峰    华东师范大学

程蕾蕾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褚君浩    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

44.jpg

第十四届上海市大众科学传播新锐人物(按姓氏笔画为序):

刘  夙    上海辰山植物园

汤康敏    上海中医药大学

李志玲    上海市儿童医院

李  晶    波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傅昇岽    上海广播电视台东方广播中心

第十四届上海市大众科学传播杰出人物主要事迹简介

杨志根

主要从事天文和地球动力学研究。过去的十多年中,充分利用自己的专业特长,积极从事大众科普活动和青少年科创实践。先后应邀指导上海市各类青少年科创活动,担任辅导专家、评审专家。近10多年来面向学生和社会公众作各类科普讲座或报告300多场次,面向青少年学生科创教育的大会辅导报告近上百场次,总受众数万人次。

赵晓刚

长期致力于肺癌科普,在科普创作、科普宣传方面,力求用通俗易懂的方式,把肺癌的相关知识普及给公众。组织各类科普知识讲座和健康咨询活动,举办了以“向肺癌宣战,你赢得了么?”为主题的大型科普活动,在大型科普义诊活动中创作的“向肺癌宣战,你赢得了吗”成为上海百姓中的科普品牌,申请到同名科普视频研发与推广课题,并被央视CCTV13频道列为向肺癌宣战的典范,面向全国进行推广。倾注大量心血与努力创作科普文章及动画视频等,共创作12部科普动画片,《肺部磨玻璃影的内心独白-我本善良》等科普动画视频获奖,在各种肺癌科普讲座场合进行播放,民众接受程度高;在上海医学会科普分会的微信公众平台发表诸多肺癌科普诗歌、原创文章。

姜雪峰

避免不明真相的人们对化学学科产生恐惧,提高科创社会民众的科学素养。撰写几十篇原创系列科普论文和前沿科学元科普文稿,翻译外文化学科普书籍《改变世界的分子》;受邀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和《透视新科技》栏目、上海电视台等媒体开创科普科学史讲解新形式;在中国科协大讲堂、北京科技馆讲堂、上海科协大讲坛以及全国各地几十所中学开展100 余场科普报告;在科普中国、百度百科等媒体录制多篇科普讲解等。以上科普内容经主流媒体传播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其单篇最高点击 92.7 万次。

程蕾蕾

在心血管领域撰写制作大量优质科普书籍、科普图文和视频。心血管叙事医学科普故事书《医生最懂你的心》和《说句心里话》系列先后荣获“健康中国年度杰出科普作品”、中国健康科普创新大赛“科普图书十佳”等,成为国内知名心血管科普品牌。制作近400条科普视频,每日更新,全媒体矩阵推广受众累计超6亿人次。

褚君浩

致力科学普及工作近40年,被媒体誉为“心系科普的院士”,参与和组织的科普演讲、科普宣传和竞赛评比等活动近6000场次,获得相关奖项计150余项;近3年来,每月至少作2场科普报告,针对学生、群众、干部、企业家、科技人员等不同听众,设计不同讲演内容和侧重点。积极参与国内各类品牌科普节目录制,在哔哩哔哩等多家主流新媒体科普平台建立个人账号。2020年上海科技节期间,与中国科学院“墨子沙龙”栏目合作,以直播的方式面向公众作科普报告,成为新冠疫情期间线上科普活动的优秀范例。发表科普文章近百篇,撰写《黑暗中的半壁江山——红外》,参与编写第六版《十万个为什么》(少年儿童出版社)等多部科普著作。组织推出“上海市21世纪科普创作形象工程”——新型原创科普丛书《原来如此》系列丛书共300多万字,总发行量超十万册,首印8000套上市即售空;该系列丛书获得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重视科普人才培养与队伍建设,联合薛永祺院士等各领域专家,以中科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中参与各项国家重大任务科研团队的中青年骨干为中坚力量,组建了一支年轻有活力的科普志愿者队伍;五年累计开展科普宣传千余项,线上线下辐射超6000万人次。2017年获得首届“全国创新争先奖”,也是上海市唯一一位奖章获得者。

第十四届上海市大众科学传播新锐人物主要事迹简介

刘夙

出版原创著作《植物名字的故事》等、译著《植物知道生命的答案》等30部,获国家及省部等级别奖项20余项。先后获得梁希科普人物奖和上海市科学技术奖(科普人物)二等奖,入选上海市青年拔尖人才等。

汤康敏

2014年开始在上海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医学科普类栏目《名医大会诊》担任嘉宾主持,现担任东方卫视《名医话养生》栏目常驻嘉宾和科普顾问。8年来累计参与录制近两百期节目,并以科普顾问身份参与栏目脚本策划。创立并带领上海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青年志愿者服务队,利用业余时间深入社区、校园,面向广大市民群众开展各类科普讲座活动,推广中医“治未病”理念,累计达到150余场,影响群众万余人。

李志玲

是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医学科普创作专业委员会安全用药科普学组组长,PSM安全用药联盟全国优秀讲师,获健康报“2019 年度健康传播影响力人物”。带领团队在2014年5月开设上海市首家“儿童用药问答”微信平台,365天全年不间断义务值班,累计为 15 万人次儿童提供药学服务。

李晶

将波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发展与科普事业相结合,带领公司研发团队开展游戏与科普结合的多种尝试;建立专业科普队伍,于2021年建立专家工作站并任站长,目前已超60人,专门负责科普类游戏的研发。

傅昇岽

自2012年起开始从事科学类节目的制作与主持工作,现为上海广播电视台科学家族工作室主管、首席制作人、主持人,先后作为核心主创与主持人参与《2012进行时》《安全进行时》《科学魔方》《极客秀》《新闻实验室》《FM十万个为什么》《青未来FM》等多档高热度科学类专题节目的落地与播出。

作者:沈湫莎

责任编辑:任荃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