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地球2》和《三体》里的黑科技,是科幻片,也是预告片!

让你不为财富操心,为你的财富指出明路!

更多精彩内容,欢迎关注“宜信财富”公众号(ID:yixincaifuguanjia)

喷出冲天蓝光的行星发动机、洞悉一切的量子计算机、高耸入云的太空电梯、可丝滑切割巨轮与人体的“飞刃”……中国原创科幻电影《流浪地球2》和剧版《三体》热映,片中层出不穷的“硬科技”元素让观众大呼过瘾。


你以为的《流浪地球2》、《三体》是科幻片?不,背后几乎全是真科技,有人研究、有人开发、甚至已经商业化的那种。在作品的内外,都是与包括中国智造在内的人类科技现实的梦幻联动。


《流浪地球2》和《三体》可以说不是科幻片,是预告片!


其中,有哪些已经成为现实的高科技?哪些即将变为现实?包括在拍摄过程中,有哪些高科技彩蛋?我们来看一看。


1

影视剧中哪些科技已经成为现实?


《流浪地球2》中,多种硬核装备并不是特效。

智能机器人

《流浪地球2》中让人印象深刻的机器人,就是由钧山生态圈企业提供。

《流浪地球2》中的外骨骼机器人,是机器人科技公司傲鲨智能的产品。

而且, “外骨骼”这种技术不是为电影准备的,现实版已在多个场景中落地,并逐步开启商业化。


并且,傲鲨智能表示,现实版全身外骨骼已在小批量生产,后续将推出民用产品。


出镜率超高的各种移动机器人,也都是已经是实际产品,由机器人研发与制造创新企业优艾智合提供。


优艾智合公司旗下的工业移动机器人(AMR)已在海上风电平台、戈壁荒漠、物流、先进制造等多个领域广泛应用。


并且,优艾智合的移动机器人智慧物流解决方案,已经实现上游晶圆生产、封测到下游封装等全环节的物流自动化改造。


目前,人工智能机器人等技术已经飞入寻常百姓家,活跃在生产生活的诸多领域。


并且,机器人研发方向从人机协作逐步迈向人机融合,逐渐成为人类身体的一部分,形成更高效的人机一体化智能科学系统。


国内政策对智能机器人早已非常支持和大力鼓励。


2021年12月,工业和信息化部等部门发布《“十四五”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要求增加高端产品供给,面向医疗健康、养老助残等领域需求,重点推进服务机器人的研制及应用,推动产品高端化智能化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流浪地球2》上映前不久,2023年1月18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十七部门印发了关于“机器人+”应用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其中也明确提到了对发展外骨骼机器人的支持。


研究机构The Insight Partners发布的报告指出,2021年全球外骨骼机器人系统市场规模为10.0亿美元,到2028年有望达42.2亿美元,期间将以23.0%的复合年增长率增长。


国内市场据预计,2025年中国外骨骼机器人行业市场规模将达到105亿元,期间年复合增长率为98.5%,C端市场将增长最为迅猛。

三一重工实物改造

《流浪地球2》中的挖掘机、起重机等许多可行驶、可作业、可变形的UEG地球联合政府机械设备,则是徐工集团专门根据导演组要求,用自家机器实物改造出来的。


这些装备在现实中可是能够在多种复杂施工场合派上用场的“大家伙”真实的样子是这样的

↓↓↓

△图源:微博;左为现实版,右为电影版

《三体》中的V装具

在《三体》开篇里科学家汪淼穿上“V装具”进入三体游戏世界,切身体验了三体世界在乱纪元极端恶劣的气候下从挣扎存活到无奈毁灭的体验。

图片来源:腾讯视频《三体》截图


《三体》剧组所采用的“V装具”是来自现实中的真实科技产品——钧山生态圈合作伙伴“九合创投”所投资企业KATVR的产品KAT Walk Mini——一种叫做VR跑步机的沉浸式交互设备。


但不同于《三体》中的V装具只能进入三体游戏,现实中KATVR的这套设备可以进入不同的虚拟场景,例如游戏,甚至可以配合不同的行业进行沉浸式训练。


目前,KATVR已在军警实训、安全培训、消防训练、应急救援、危化行业等领域提供完整的安全及技能培训。

好哭的数字生命

《流浪地球2》中,刘德华饰演的图恒宇,将自己因车祸去世的女儿丫丫的大脑数据上传到了550W上,进行了数字化……

将人的意识植入到机器中,并依靠超强算力的量子计算机,实现了“永生”这在现实中已经在实践中。


现在的技术,已经在尝试将人类或动物大脑和计算机相连,建立一种不依赖于常规大脑信息输出的通路——即脑机接口。


比如意念打字、缸中之脑等,都多次引发热议。


马斯克也表示已经把自己的大脑上传到云端,还要和虚拟版的自己成为伙伴。


在国内,钧山生态圈合作伙伴峰瑞资本、济峰资本等多家一线投资机构,早已在脑机接口等前沿领域进行布局。

《马斯克即将演示“三只小猪”新故事,他会再次改变世界吗?》

《阿凡达里的“大脑魔术”》


2

妥妥的预告片


太空电梯能成真吗?

太空电梯效果震不震撼?只是个脑洞?


按照设想,太空电梯将通过缆绳连接地面和空间站,成为一个太空运输基础设施。一旦成真,这意味着人类往返太空的成本将大大降低,而且还能更方便完成航天探索、清理太空垃圾甚至是太空旅行。

其实,太空电梯是一些物理科学家的正经课题,有很多学者在探索这一领域,有的已经研究了快20年。


还有日本公司已经开始开发,按照计划,将在2025年左右动工,最快在2050年投入运行。

量子计算落地大有希望

《流浪地球2》中,拥有超强算力和自我意识的量子计算机550系列让人惊叹。电影中被大家称作是电影隐藏主角的MOSS,比较接近于现实。


据介绍,学术界把量子计算发展分为“实现量子计算优越性”“实现专用的量子模拟机”“构建可编程通用量子计算机”三个阶段。


目前,国内外量子计算机研发已经完成了第一阶段:实现量子优越性。


如IBM、谷歌、微软等科技巨头,都在加速推进量子计算研究。


谷歌号称最早在量子计算机“悬铃木”上实现了量子优越,并在加州圣巴巴拉分校建立了谷歌量子AI实验室。

IBM目前在全球已经拥有20多台量子计算机。去年11月,IBM号称造出了迄今全球最大量子计算机“鱼鹰”(Osprey),拥有433个量子比特。


国内,中科院潘建伟团队是量子计算的代表。他们先后在量子计算机“九章”、“祖冲之号”上实现量子优越性。


商业公司中,也已经有大厂建立量子实验室,并成功设计并制造出两比特量子芯片。国内以百度、图灵量子等机构则正在探索实际场景中的落地应用。


相关数据显示,到2031年左右,有将近8000亿的市场规模将会直接与量子计算相关,全球70%的企业想在这方面做一些布局。


可以说量子计算落地大有希望。

行星发动机造得出来吗?

《流浪地球2》中,人类计划给地球安装上万座巨大的行星发动机,推动地球开启“流浪之旅”。

电影中的行星发动机是电影的中心,剧本概念中是直径33公里,高达11000米的庞然巨物


这些发动机依靠重核聚变产生的巨大能量,无论是炸掉月球,还是行星发动机,基于的原理都是核聚变。


可控核聚变是目前世界最前沿的重大科学问题之一,经过全人类70余年的共同努力,核聚变研究已从实验装置进入实验堆和工程堆“章节”。


现实世界里,就在不久前人类才刚刚实现了可控核聚变研究的一项新里程碑研究——实现净能量增益,让核聚变产生的能量比注入的还要多。


实现了核聚变净能量增益,让聚变反应产生的能量,比注入的能量还多,能量增益达150%,可以说是离“人造太阳”更近一步了。


另外,英国牛津的核聚变技术First Light Fusion 打造的超高速炮,可以用每秒6.5公里的速度(19倍音速)向燃料靶发射弹丸,从而引爆核聚变。


而且,这整个过程只花了不到4500万英镑,与传统的激光和磁性约束装置相比,成本是它们的千分之一。


可控核聚变商业化也备受关注起来,像比尔盖茨、贝佐斯等大佬,谷歌、微软等大厂,以及国内的多家企业和投资机构也已经有相关投资动作。


3

《流浪地球2》制作中的黑科技“彩蛋”


《流浪地球2》的制作过程科技浓度也超高,影片制作过程本身就是一场科技盛宴。


《流浪地球2》直接用上了最新的虚幻引擎技术:在拍摄现场,制作团队通过结合摄像机追踪路径和XR虚拟生成图像,将后期特效“前置”,实现“所见即所得”。


影片中还充分利用AI技术。一个典型的例子是角色“换脸”。

由于电影内容贯穿主演几十年的变化,导演郭帆介绍说,人的面部随着年龄变化,不仅会增加了皱纹,骨骼也会改变,单靠化妆和后期晕染,效果可能不够自然。


于是,制作组通过Deepfake给演员换脸。简单地说,就是用Deepfake的技术,用演员的海量素材训练AI,然后用生成的素材来替换拍摄素材。

《流浪地球2》(图源:网络)


还运用AI技术对演员进行声音修复。


此次《流浪地球2》中其实使用的是李雪健老师的原声。但许多观众都知道,李雪健老师因为鼻咽癌,声带和听力都受到影响,说话吃力、含糊不清。


《流浪地球2》用AI修复后的李雪健的原声,台词清晰且铿锵有力,非常添彩。

《流浪地球2》(图源:网络)


除了各方技术支持外,《流浪地球2》的科学顾问也是天团级别。


该片制片人在接受采访时介绍,电影的科学顾问分为理论物理、天文、地球科学、人工智能、基础材料、力学、航空航天、军事等组别,阵容庞大。


在他们的支持下,影片中数字生命部分电脑上的代码、图恒宇家里墙壁上的公式,都是真的。


以及月球核爆用相控阵来实现,据说也是中科院物理所大大们手推公式验证过的……


电影上映后,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员、也是《流浪地球2》的科学顾问王元卓在微博上发出了他的手绘科学讲解图。

图源:王元卓微博


《流浪地球2》导演郭帆在公开媒体上透露:


拍《流浪地球》第一部时,剧组连怎么做精密的特殊道具都不知道,只能跟国外团队学习。


但等到拍第二部时,3D打印、激光雕刻、CNC数控车床技术等都能手到擒来,尤其是很多道具和视效都由中国团队独立完成。


这个背后,是中国智能制造整体实力提升和以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为代表的通信、数字化等水平的迭代。


硬核科技企业,正在把“科幻”搬进日常生活。这些科幻作品可以说是与人类科技以及中国制造的梦幻联动,科幻的背后体现的是人类科技进步、以及中国的硬实力。


信息来源:

https://m.gmw.cn/baijia/2021-09/16/1302582558.html

让你不为财富操心,为你的财富指出明路!

更多精彩内容,欢迎关注“宜信财富”公众号(ID:yixincaifuguanjia)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