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关开学!毕节师生、家长速看

新学期即将到来

我们为孩子、家长、老师

准备了一份

心理健康小妙招

希望能帮助大家克服“假期综合症”
以最饱满的精神状态
迎接新学的到来
↓↓↓


01
致孩子

一是调整心态,放松情绪。在轻松的假期与紧张的学习之间,心理上形成落差是正常的。同学们可以在开学前几天,对在校的学习、生活进行回顾,让自己松弛的情绪逐渐适应新学期。

二是调节规律,适应变化。假期中,有的同学作息不太规律,开学前要提前按照学校作息时间,自主地调整起床、学习、休息时间,生物钟是人在不断强化下所形成的自身的一种生命规律,好的生物钟对人的生活能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因此要做好生物钟的调整,做到起居有序,适应新学期带来的变化。

三是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心理暗示是每个人都拥有的看不见的法宝。新学期开始前,同学们不妨给自己这样的心理暗示:“新学期即将开始!我要精力充沛地投入新学期的学习生活,我将会学习到更多的知识。”通过类似的积极心理暗示,增强愉悦感,使自己适度紧张起来,这样你就会精神饱满地迈进新学期。

四是管理情绪,合理宣泄。当发现自己有不良情绪时,我们不要强行束缚自己的感情,该笑就笑,该哭就哭,应当合理宣泄,将其尽情释放出来。当然在宣泄时要注意宣泄的对象、时间、地点。我们也可以尝试用涂鸦绘画、书写情绪日记、黏土、手工等表达性艺术来释放情绪。好好地跟情绪待一会,你会惊喜地发现,当你充分地表达了情绪,情绪已经缓解许多。


02
致家长

一是开启“收心”模式。开学在即,家长要发挥“收心”教育的先行者作用,在开学之前和开学之初,陪伴孩子开启“收心”模式。调整每天作息时间,假期里的时间安排相对放松,而开学后的作息相对固定,家长要帮助孩子恢复有规律的生活和学习习惯。要不然则可能出现“晚上睡不着,早上起不来”的情况。同时,陪同孩子准备一些开学用品,挑选整理新学期的书籍和各类学习用品,培养开学的“仪式感”。

二是营造“舒心”氛围。新学期即将开始,每一个家长要尽量做到自己不焦虑,不要把焦虑情绪传染给孩子,不要给孩子太强的竞争感,让自身处于积极的状态是对孩子最好的示范。要和孩子一起关注学校的公众号,了解关于学校的各类信息,向孩子介绍新学校的各种好处、特点,使学生有一个好的心理期待;与孩子聊聊新学期的打算,以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好奇心,从而缓解、消除学生对新学期的畏惧情绪。

三是提升“信心”指数。家长要以乐观的态度、正确的方法、鼓励的话语正面引导孩子,让孩子从心理上对新学期充满期待和信心。有的孩子学习压力过大,家长可以和孩子聊聊他的优点,让孩子回忆过去在学校里表现突出的事件和近段时间发生的具有正能量积极向上的情绪体验。家长要善于倾听,接纳孩子的不良情绪,理解孩子存在的这些情绪,分析产生的原因,给予最大支持和帮助。让孩子开心地进入下学期的学习与生活,也要让孩子知道新学期新起点,一切都是新的,上学期的成绩与曾经的遗憾都已经成为过去。如果孩子的负面情绪非常强烈,且持续有一段时间,也可以借助学校和区域的专业心理力量,给孩子提供正面的心理能量和帮助。


03
致老师
一是调整自我,以饱满的状态投入新学期工作中。春节刚过,就要开学,不少老师觉得难以很快调整好状态,进入工作节奏,所以,教师需要在作息上和心理上做好自我调整,也要有意识加强运动锻炼,提高身体素质。

二是尊重差异,以接纳的心态面对多样的学生。要关心关爱每一位学生,全面掌握学生的心理状态,特别对于常态下需要特殊关照的学生进行关注与关心,将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对各类精神疾病学生、有心理问题的学生、明显性格偏差的学生、亲子关系不良的学生、严重网络成瘾的学生等重点对象要多理解、关心和包容。多花一些时间通过谈心、家访或其他方式及时了解学生学习生活情况及需求,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新学期的学习生活。

三是了解需求,以主动的姿态帮助学生适应。开学后,教师及时了解、主动掌握学生学习、生活和心理健康状况,密切关注学生身心健康,也要努力去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结合教学计划,设立班级和学生个人的发展目标。要开展开学心理健康第一课、心理班会等活动,充分利用学校宣传栏、校园广播等宣传心理健康知识,开设心理面询辅导、设立信箱,及时疏导学生心理困扰,为学生安全开学保驾护航。

心若向阳,春暖花开!
希望这份心理健康小妙招
能帮助大家克服“假期综合症”
以最饱满的精神
迎接新学期的到来
编 辑|谢文娟 编 审秦 恒
监 制刘靖林 总监制朱光伦
来 源毕节教育发布

投稿邮箱:bjtvysbj@163.com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