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地方标准《文物建筑修缮工程操作规程 第5部分:裱作》 2023年4月1日正式实施

北京市地方标准《文物建筑修缮工程操作规程 第5部分:裱作》于2023年4月1日起开始实施。该标准是继瓦石作、木作、彩画作、油作后又一规范文物建筑修缮工程操作规程工艺的地方标准。



标准主要包含: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基本要求、材料及工具、棚壁糊饰、门窗糊饰及博缝制作与钉安、内檐匾联、贴落、横披的粘贴、双木夹纱九个章节和五个附录。标准适用于北京地区下列清官式建筑的内檐糊饰:


一是被各级政府核定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建筑物;


二是尚未核定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但被登记公布为不可移动文物的建筑物;


三是尚未确定公布为历史建筑,但确有保护价值的建筑。


四是其他符合或部分符合清官式作法的建筑可参照使用。


其中术语和定义主要对“棚壁糊饰”、“内檐博缝”、“糨糊”、“袼褙”、“棚沟搭桥”“梅花盘布”、“撒鱼鳞”等16个术语进行了解释;基本要求主要介绍了裱作施工过程中材料、工具、材料保存、施工环境安全等基本要求;材料及工具主要从裱作常用原材料、备材的预加工、常用工具及传统工具等方面进行了说明。特别是备材的预加工中又把浆糊的制作、合纸、入潢等需要提前备出来的材料的制作方法和质量要求进行了说明;施工工艺棚壁糊饰、门窗糊饰及博缝制作与钉安、内檐匾联、贴落、横披的粘贴、双木夹纱等四个大类的裱作常用施工工艺,从施工准备(工具、材料)、作业条件、施工做法(工艺流程、操作方法)、质量控制和成品保护等几个方面做出了详细的说明;附录主要对裱作的常用纸张及纸张特性数值、裱作的主要织物、裱作的历史使用纸张和裱作的传统工具,进行了介绍。



该标准是在长期实践及经验总结的基础上,经过征集设计、施工、监理、文物保护单位等多方的意见编写而成。其结构合理,内容全面详细,具有可操作性,填补了裱作传统工艺标准的空白。


标准的制定为北京及周边地区清官式建筑裱作的施工,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撑,对规范文物建筑修缮工程裱作工艺具有重要作用,有利于传统营造技艺的传承,有利于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