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引领,医路向前丨“帕友”们也可以在樱花下翩翩起舞了

为推进卫生健康事业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转变,黄浦区加强区级健康科普专家库建设,建立了由29个学科的专家组成的强大科普团队。由黄浦区卫生健康委员会、黄浦区健康促进委员会办公室、黄浦区健康促进中心主办,黄浦区融媒体中心协办的“科普引领,医路向前”系列科普栏目,将专业的医学知识转化为通俗易懂的科普内容,让老百姓听得懂、学得会、记得住。

顾 琳 康复医学专业硕士

上海市瑞金康复医院康复医学科副主任医师

今年的4月11日是第27个“世界帕金森病日”,顾琳副主任医师通过将门诊中病患的诊疗经历汇集成科普文章向大众宣传科普理念:

近日,一位曾经有身体僵硬、启步困难的帕金森患者告诉我,经过康复治疗,他又重拾爱好,吹萨克斯、去游泳,还和朋友在樱花下跳舞……

老张,69岁,患帕金森6年余。1个月前来就诊时,身体僵硬,右肩关节活动受限,面部表情比较淡漠。老张是如何延缓帕金森病的进展,提高日常生活能力的呢?

我们知道药物作为首选治疗方法,可以一定程度上延缓疾病进程。其实,除了药物治疗外,康复治疗也可以延缓PD的进展,提高PD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

针对早期轻微症状的患者,以家庭教育和生活方式转变为主,营造积极的生活环境。患者可根据自身兴趣选择一些有氧运动,如健步走、太极拳、瑜伽和舞蹈等,或简单的力量训练,如蹲起、仰卧抬腿等,提高下肢和腰腹部的肌肉力量,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对于疾病中期患者,出现步行困难、平衡能力下降、动作执行能力差等情况。像老张这样就可以先到康复科就诊。在医生指导下,改善躯干活动度,提高平衡功能。今天,推荐2个居家康复训练的内容:

步行训练:患者可利用外部提示或自我提示提高步行能力。外部提示:如打节拍、说口令或在地板上标出提示线,根据提示进行迈步。自我提示:患者走路或转弯时,提醒自己迈大步、转大弯,防止出现步伐细碎或无法迈步的情况。

平衡训练:患者可采取先坐稳后站稳,先并脚站后单脚站,先睁眼站后闭眼站的方法,逐渐增加平衡训练的难度,或参与舞蹈、太极拳等全身性的训练,提高自身平衡能力。

以上两项训练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调整,每次训练5一10分钟,每天2一3次。

对于无法独立站立、依赖轮椅或长期卧床的患者,居家康复训练以维持患者心肺能力、床上翻身能力、转移能力和预防并发症为目标。康复治疗训练项目有呼吸训练、有氧操训练、转移训练等。这些训练需要康复治疗师指导后再进行,根据患者能力循序渐进,酌情开展。

此外,针对帕金森病患者言语障碍、吞咽障碍等问题,应在康复治疗师指导下进行相应的康复治疗,如开展口面部肌肉功能训练、构音训练、咽部反射训练等促进言语、吞咽等功能。

因此,帕金森病并不可怕,只要我们科学认知,积极干预,就可以像这位患者一样,又可以在樱花树下翩翩起舞了!

专家介绍:

顾 琳 副主任医师

康复医学科专家门诊

单位:上海市瑞金康复医院

地址:上海市黄浦区瞿溪路1100号

门诊时间:周四上午8点一12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