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复杂治安区域如何社会治理?实地走访老牌“国字号”派出所


“无论安危冷暖,有我高桥警官。”4月13日,“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全国媒体浙江行”走进宁波市公安局海曙分局高桥派出所。一楼接待大厅内的宣传视频里的这句口号,让不少记者听了心生敬意。

作为全国“枫桥式公安派出所”、“人民满意派出所”,这家“85后”派出所始终秉持“老百姓的事就是天大的事情”这一所训。去年,共化解纠纷3271余起,警情下降10.1%,群众安全感、满意度高达99.1%,丰富了新时代“枫桥经验”新内涵,走出了一条城市复杂治安区域社会治理新路子。



社会力量担当“得力助手” “六联模式”助力社会治理

建所38年来,该所坚守“爱民”承诺,秉持“一二三”工作法,即群众来所找人不过一、要求办事不让跑两趟、解决问题三天内必须有回音,平均每天接警约50起,双休日办证服务不打烊,全所33名民警日夜坚守一线。在所级层面探索推进“首问责任制”“最多跑一次”“限时办结制”等,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无愧于“高桥警官”金字口碑。

“派出所平均每天接警约50起,全所民警一起上也才33人,如果单靠警方治理好辖区是有难度的。”该所相关负责人说。

“那怎么办呢?”不少记者提出了疑问。“那我就带你们去对面的高桥邻里服务站看看吧。”该所相关负责人说。服务站里有不少志愿者。“邻里的事情交给我们就行了。”“高桥邻里”志愿者金阿姨在高桥中心菜市场附近捡到了学生证,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给老熟人——高桥派出所民警彭伟平打电话。“找人是警察的专长,找我们团队的负责民警小彭准没错。”有了民警的助力,十分钟后,金阿姨就在高桥派出所等来了孩子家长,物归原主后才放心回家。

事实上,除了首创并发展了“高桥邻里”外,高桥派出所还坚持以村警联治、单位联防、组织联动、物业联盟、人口联管、矛盾联调的“六联”工作模式。“维稳治安工作怎能少了潜力无限的社会力量。”该所相关负责人说,为此高桥派出所培育等各类社会组织40支1500余人,配套“刚性+柔性”管理办法,在平常时间让一股股“平安力量”汇聚起来,实现了良好的社会面综合治理成效。

目前已形成 “高桥邻里”“物业联盟”“公寓管家”三支平安志愿队伍组成“三横”社会力量,镇级治理“共融互通”、村级治理“双向兼任”、企业治理“拍档参与”构成“三纵”共治体系,勾勒出一个完整的高桥派出所“三纵三横”警务共同体,展示了基层派出所创新基层治理,走好群众路线的生动实践。


高科技成为 “智治法宝” 形成多元处警工作格局

当天采访中,大家还来到高桥派出所最为高科技的房间——综合指挥室。只见室内,一块25平方米的大屏幕上映着地图分布和各类数据等,十分吸睛。这是海曙公安分局研发的具备勤务指挥、巡逻防控、警情处置等功能的智慧巡控平台。

“除了它以外,还有高效统筹警情清零、智慧勤务平台,这三大数字平台是我们的智治‘法宝’,三者高效联动,让我们的处警质量、巡控水平、勤务效能迈上新台阶。”该所自豪地说,派出所还在辖区构建环镇智慧防控圈,将前沿技术应用紧密结合,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在采访中,大屏上显示,接到一起宁波市公安局分流的消费纠纷类“非警务”警情,指挥员立即将该“警情”派发给综合执法队员到场处置,通过源头处理,做好警务类及非警务类警情分流,大大减少非警务类警情对派出所警力的牵制,更好地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

2022年以来,宁波市公安局积极推动110报警服务台与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高效对接联动。通过构建市、县、镇街三级非警务警情分流体系,形成政府部门协同履职、110及时响应处置突发警情的多元处警工作格局,为解决群众诉求提供更加专业、精准、高效的综合服务。

在此项工作中,高桥派出所先行一步。2022年11月,高桥镇根据非警务警情处置工作规范化要求组建了一支由派出所辅警、乡镇城管综治队员组成的综合执法队伍。这支队伍全天候运作,运行4个月以来,已处置“双非”警情1248件,分流率达30.39%,日均缩减民警接处警工作时间5.9小时。“我们还配套执行首接责任制、情况报告制度和先处理后移交、派员参与现场处置等制度,严格确保各类非警务警情电话有人接、问题有人管、解决有渠道、处理有反馈。”高桥派出所所长韩多奇说。

见习记者 | 张旭凡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