烦人的“白毛毛”漫天飞舞,有何治理新招?

新华社北京4月15日电(记者赵旭)四月,北方多地杨柳絮进入“飞舞期”,“北京飞絮”相关话题频频冲上热搜。有网友询问:“能把杨柳树都砍掉吗?”“为何年年治理,年年飞?”带着一系列问题,记者采访了北京市园林绿化局相关负责人、北京林业大学专家。

杨柳飞絮缘何“舞动”京城?

杨树、柳树均属于雌雄异株,飞絮来自杨柳雌株。春季雌花序授粉后,会生成一个个绿色小蒴果。发育成熟的小蒴果逐渐裂开,白色絮状绒毛携带种子“破壳”而出,借助风力进行传播,这便形成了“杨柳飞絮”。这是植物正常的生理现象。

北京全市范围内,杨柳飞絮期一般从4月上旬持续到5月下旬,约50天。每天10时到16时为高发时段。

北京市园林绿化局科技处副处长张博介绍,杨柳树自辽代、金代起就被当作景观和防护林树种广泛种植。新中国成立初期,北京大力推进城镇造林绿化,易成活、长速快的杨柳树成为绿化的主力树种。同时,杨树雌株初期生长速度明显快于雄株,因此受到“偏爱”,北京的杨树中雌株比例最高时超过80%。

网友好奇:不能把杨柳树砍掉重新种吗?

北京林业大学教授贾黎明说,杨柳树是北京乡土树种,具有生命力强、养护成本低、遮荫面积大、碳汇量高等诸多优点。杨树相较于其他常见树种长势更高大,在北京地区杨树最高可达30多米。如果完全没有杨树,北京的绿色天际线将下降10米左右。柳树是北京发芽最早落叶最晚的乔木树种,如果柳树也全部消失,北京的绿色会少一个月。

数据显示,经过多年治理替换,北京的杨柳树中雌株比例已由最高时的80%降至70%左右。“考虑到生态平衡,理想状态是将杨柳雌雄株比例控制在1:1左右。”张博说,近年来北京持续推进杨柳絮治理,目前杨柳雌株已减少20多万株,现有雌株平均每棵的飞絮量降低30%。

北京飞絮治理有何新招?

记者在北京市园林绿化科学研究院黄垡院区育苗中心看到,组培间中摆放着一排排装有不飞絮雄性毛白杨苗子的培养瓶。北京林业大学教授刘勇说,自2015年起,他带领科研团队在北京多区寻找树龄100年以上的雄性毛白杨,开展选育和栽培实验,带动生产单位繁育出4万余株不飞絮的古毛白杨后代,未来将在造林绿化工程中大规模推广。

图为北京市园林绿化科学研究院黄垡院区育苗中心的不飞絮雄性毛白杨苗子(4月12日摄)。新华社记者 赵旭 摄

此外,北京市持续优化传统的飞絮防治方式。张博介绍,在绿化建设和改造工程中,北京市结合实际选择玉兰、元宝枫等优良树种,丰富生物多样性。在裸露地面上科学种植乡土宿根地被植物,把飘落的飞絮吸附滞留在草地上。在绿地养护时,优先替换老弱病残杨柳树雌株,从根本上减少飞絮总量。

4月12日,一辆雾炮车正在北京市大兴区清理飞絮。新华社记者 赵旭 摄

北京还成立了专项巡查队、专业应急防治服务队,在居民区、学校、医院等人口密度大、飞絮强度高的重点区域,用高压喷水车、雾炮车冲刷树冠,冲掉花序。

面对飞絮,如何防护?

(图片来源:中国天气网)

外出时,防尘口罩、墨镜、纱巾等均可起到有效遮挡飞絮作用。户外锻炼尽量选择在早晨、傍晚或雨后等飞絮较轻的时段。外出回家后,可用清水清理面部,用生理盐水清理鼻腔和口腔。出现过敏症状应及时就医。同时,要注意消防安全,严禁用明火引燃飞絮。

举报
评论 0